首頁>健康>

民間流行一種這樣說法,滋補身體的唯一原則是“吃什麼補什麼”,或者是說“缺什麼吃什麼”。比如貧血的人應該進食動物血,腎功能不好的要多吃動物腎臟,補鈣就要喝骨頭湯,。聽著很有道理,但是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吃什麼補什麼”是民間食補經驗,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吃動物血補血比較可靠。

血細胞的主要成分是紅細胞,影響紅細胞生成的主要因素是鐵元素。食物提供的鐵元素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的鐵——有機鐵,它容易被人體吸收,不受食物中其他物質的干擾,主要來源是動物全血、動物肝臟和肉類等。因此,吃血補血效果不錯。另一種是來自於植物性食物的鐵——無機鐵,它的吸收容易受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和膳食纖維干擾,吸收程度很低。鐵元素缺乏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防治缺鐵性貧血的食療方法之一就是不定期地吃動物全血、動物肝臟或瘦肉等。通常講的黑色食物(如黑豆、芝麻等)並不是補鐵的良好來源。一般來說動物性食品鐵吸收率較高,大約20%左右,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在10%以下。雞蛋中的鐵吸收率低,所以不能滿足於吃雞蛋。大豆中的鐵吸收率高,可適量食用。

喝骨頭湯補鈣效果不佳。

動物骨頭中的鈣是以非常穩定的羥磷灰石形式存在,一般煲湯的湯料和溫度很難使羥磷灰石分解出鈣離子而溶於湯裡。有人說在骨頭湯裡滴點醋有利於鈣的析出,但科學實驗證明,這種方法沒什麼用。因此,喝骨頭湯很難達到補鈣的目的。不過在喝骨湯時,有些骨頭如果能嚼爛的話,吃下去反而有補鈣的作用。

喝奶是有效的補鈣方式。

補鈣最有效的辦法是多進食牛奶和奶製品,吃小蝦皮(連殼一起吃)。此外也可以吃一些鈣製劑,但是要注意,不管哪一種鈣製劑的鈣,一般情況下吸收率都在30%~40%之間,當然吸收率與補鈣劑量成反比,與人體需要程度成正比。

吃動物肝臟補肝不可取。

健康人談不上補不補肝,這可能多為肝病患者的行為。但是肝病患者應該慎吃動物肝臟,因為其含膽固醇較高,不易消化,這就會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肝病的康復。另外,動物肝臟內含銅量很高,肝病患者由於肝功能低下,不能調節體內銅的平衡,過多的銅會在肝臟內積聚,引起貧血、肝硬化、腹水等症狀。

肝病患者日常飲食應多吃富含維生素又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豆製品、蔬菜、瓜果等,禁食羊肉、狗肉等大熱之物,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肝臟的刺激,在生活上尤其要注意不能太勞累。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被傳承的吃什麼補什麼並不是很靠譜的, 可能這些食物更多的實在精神上給予慰籍,讓心理上覺得充實,才會有著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在現代這個社會,夥伴們還是需要認真鑑別呀。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高血壓的福音:預防血壓升高,做好三件事,穩定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