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根據我國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大陸地區糖尿病總體患病率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說明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的多發病,常見病。
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改變了血液粘稠度、血流動力學等,引發外周血管病變導致周圍軟組織相對缺氧及營養不足,使得抗感染能力減弱;糖尿病也會引發外周神經病變導致神經肽的釋放,神經肽對炎症反應的調停作用會延遲傷口的癒合。但很多關節病患者都合併有糖尿病,那麼糖尿病人能安全的做關節置換手術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糖尿病人行關節置換手術的一些臨床資料來評估。
感染率,很多的文獻報道,糖尿病患者關節置換後感染率會高於無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但較近的一篇在《骨關節外科雜誌》(JBJS)線上公佈的研究結果表明,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伴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並無更高的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或者其他併發症風險。這大概跟我們醫療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管理更好,以及手術操作的發展有很大關係,可以有效規避糖尿病的不利影響。
術後活動度恢復,一篇來自加拿大的文章,做了一個405人的膝關節置換佇列研究,對於術前無糖尿病的、有糖尿病但不影響日常活動的,有糖尿病而且影響日常活動的這三類人,術後疼痛緩解和功能恢復的模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的觀察指標包括WOMAC評分(WOMAC評分越低,代表術後越少的疼痛、越好的功能)和HUI3評分(HUI3是一組測量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評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也越高),經過作者術後1、3、6個月的隨訪,繪製出了以下圖表。
圖1:WOMAC疼痛水平評分
圖2:WOMAC功能水平評分
圖3:HUI3生活質量評分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術後的疼痛緩解還是術後的功能恢復,有糖尿病並且影響日常活動(圖表中帶方塊形的線)的那組患者與另外兩組有著顯著性差異。對於術前確診糖尿病並且已經影響活動的那部分人,術後疼痛的緩解和功能的恢復都是要差的。
文獻報道,亞洲人種比歐洲人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那麼有沒有亞洲人的相關資料呢?一篇來自新加坡的報道,雖然糖尿病患者組整體比非糖尿病患者組在術前、術後的體檢評分要差一點,但是,糖尿病患者組對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滿意度並不比非糖尿病患者組差。同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後,50%的糖尿病患者體重指數都明顯降低,而非糖尿病組患者只有36%的患者體重指數降低。而且有糖尿病患者和沒有糖尿病患者相比,手術側膝關節活動範圍、住院時間的長短、感染風險、患者滿意度之間沒有明顯區別。由此他們得出結論:糖尿病患者在手術後在精神狀態的改善和體重指數的下降方面比非糖尿病患者組更加明顯。究其原因,我們推測,應該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合併了肥胖,由於關節疾病,沒法進行活動鍛鍊,而行關節置換術後,雖然活動度以及疼痛相對差些,但已經可以很好的進行戶外活動及鍛鍊,所以對控制體重有更大的幫助。
因此,隨著內科認識水平以及外科操作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糖尿病本身的影響,只要在行關節置換手術前做好糖尿病管理,一般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不超過10mmol/L,等專科醫生指導血糖控制平穩後再進行手術,並且儘量選擇有資質的三甲醫院,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風險比。
參考文獻
[1] 肖磊,王華軍,鄭小飛,劉寧.糖尿病對骨科手術的不利影響[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8,39(05):426-434.
[2] Amusat N , Beaupre L , Jhangri G S , et al. Diabetes that impacts on routine activities predicts slower recover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2014, 60(4).
[3] Teo, Bryon, J, et al.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Patient Outcome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an Asian Population[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2018, 33(10):3186-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