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瘙癢、異味、炎症……婦科問題五花八門,說到底都和這個地方沒有做好保護有一定關係。

這個部位就是——宮頸。作為女性生殖系統中重要的組織器官之一,宮頸幾乎承包了女性一生中的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和生殖健康等疾病防治和保健問題。

今天和廣大女性一次聊完有關宮頸的那些事!全面瞭解宮頸糜爛、宮頸炎、宮頸癌……

為何宮頸是女性健康“最後防線”?

宮頸,雖然日常彼此“見不上面”,但不妨礙它成為女性健康的“守門人”。

從位置上說起,宮頸位於子宮下端,連線著子宮宮體與陰道。正常情況下,宮頸管口大多處於閉合狀態,只有在排卵期和經期,宮頸口可有輕度鬆軟,利於精子穿透屏障、經血順利排出乾淨。

其次,宮頸在女性的生殖生育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妊娠期,宮頸更要嚴防外界病菌侵擾胎兒,保證胎兒在宮內安全生長。

正因如此,堅強的宮頸也很“脆弱”。

由於女性獨特的生理結構,頸管內膜較薄,抵抗力弱,加之內膜皺裂多,導致宮頸不僅易發感染而且一旦發生感染還很難消除,易誘發包括炎症、感染、瘤樣病變、宮頸性不孕、宮頸性難產等各種婦產科問題。

宮頸糜爛樣改變

有些患者在體檢中查出宮頸糜爛樣改變時,會很焦慮,擔心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實際上,宮頸糜爛樣改變只是臨床表象,並不一定是生病。

宮頸糜爛樣改變分為生理性的糜爛和病理性的糜爛。最常見的生理性的糜爛,其實反而激素水平旺盛的一種表現:

青春期、生育期婦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藥或妊娠期的婦女,由於雌激素的作用,子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生理性外移至子宮頸陰道部,由於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透出而成肉眼所見的紅色,呈現宮頸糜爛樣改變。

當然,出現宮頸糜爛樣改變之後,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子宮頸炎、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宮頸癌,也會導致病理性的宮頸糜爛。

總的來說,對於子宮頸糜爛樣改變者,往往需要透過進一步檢查,如子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HPV),甚至陰道鏡或宮頸活組織檢查以明晰原因,排除病理性的因素,避免延誤病情。

HPV感染與宮頸癌

除了看上去嚇人的“宮頸糜爛”,還有一詞也經常出現在婦科體檢報告上,那就是——HPV感染。

作為目前唯一一個病因清楚的婦科惡性腫瘤,99%以上的宮頸癌組織裡發現高危型HPV。而在全球15-44歲的女性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正因如此,不少女性一看到自己感染HPV,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患宮頸癌事實上,感染HPV與宮頸癌之間其實還有漫長的道路。

01安靜潛伏

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清除大部分的HPV。但是還是會有一些未被清除的“餘孽”會在面板黏膜上皮中長期“潛伏”下來。這個潛伏期時間可以很長,且身體不會有任何症狀表現。

02擇期發展

當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時,潛伏的HPV就會伴隨著正常的細胞開始分裂、大量增殖,病毒數量迅速發展。

03攻城掠地

如果HPV開始複製時,人體免疫系統不能及時發現,那麼HPV就開始在子宮頸上皮細胞上攻城掠地,此時宮頸將迎來“改朝換代”的發展時期。

在HPV感染引起宮頸細胞變化但尚未浸潤到宮頸間質細胞的這段時間稱為癌前病變,即宮頸上皮內瘤變。

04反覆感染

如果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那麼距離宮頸癌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由於癌前病變階段,人體並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加上缺乏足夠的科普知識,不懂得如何預防、如何定期檢查,導致不少女性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嚴重影響預後效果。

孫主任強調,在日常中女性應做好宮頸癌的預防工作,包括接種HPV疫苗以及適齡女性應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等。

宮頸炎

除了看上去嚇人的“宮頸糜爛”和容易引發恐慌的“HPV感染”,還有一種病,往往得不到女性該有的重視。

很多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會被一種疾病困擾,那就是“宮頸炎”。它主要由感染引起,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其中,急性子宮頸炎可在性生活、流產、分娩或手術損傷後導致感染引起,或者是經期不注意衛生、性生活不潔等導致。

而慢性宮頸炎更多見,多是由於急性子宮頸炎治療不徹底發展而來。

01急性宮頸炎

症狀:陰道分泌物增多,粘液膿性,可伴外陰瘙癢或燒灼感。或表現為經間期出血或者同房後出血。如合併有尿路感染,還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

02慢性宮頸炎

症狀:粘稠的白色粘液狀或膿性的黃色粘液狀白帶增多,還可伴有外陰瘙癢、腰骶疼痛等。在臨床上還可表現為慢性子宮頸粘膜炎、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肥大。

孫主任強調,一旦發現病情後應抓緊時間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否則病情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到盆腔,導致盆腔炎及附件炎。再者,如果宮頸部位長期受到感染,很可能出現病變,導致不孕,嚴重者甚至可能發展為宮頸癌。

中醫對宮頸疾病的辨證治療

中醫認為,宮頸相關疾病多歸為“帶下病”、“交接出血”、“崩漏”等範疇進行辨證論治。

最初多以白帶異常為表現,故以“帶下病”辨證論治為主。一般認為正虛是本病發生的內因,以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為主。病因主要是溼邪為主,包括外溼和內溼。

針對包括宮頸炎在內的宮頸疾病的治療中,常以抗生素為主,但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會使部分患者出現陰道刺痛或燒灼感、白帶增多、下腹墜脹、腰痠等不良反應。

中醫治療宮頸疾病主要以“治病求本”為原則,從整體出發,將內服與外治相結合,內治改善機體整體與區域性免疫狀態,外治提高區域性抗病毒能力,以期提高陰道區域性免疫與人體免疫力。

中醫治療上,主要以除溼為主,一般治脾宜升、宜燥、宜運,治腎宜補、宜澀、宜固,溼熱和熱毒宜清、宜利,區域性症狀明顯者宜配合外治法,方可提高療效。

01溼熱下注

病因:久居溼冷之地;或經期或產後或飲食不慎,導致溼邪乘虛而入;溼滯體內化熱,傷及任帶,以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或平素肝氣鬱結,鬱久化熱肝氣乘脾,脾虛水溼失運,肝火夾脾溼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二脈而發病。

表現: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豆腐渣樣,或膿性,或泡沫狀,氣味臭穢,外陰瘙癢或灼熱疼痛,小腹作痛,或腰骶脹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舌質紅,苔黃膩。

方藥:止帶方(《世補齋》)加減。

02熱毒蘊結

病因:經期或產後,房事不潔,或手術損傷,致溼熱之邪乘虛直犯陰戶、胞宮釀而成毒;或因熱甚化火成毒;或溼熱遇久成毒:熱毒損傷任帶二脈,以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發病。

表現: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如膿,質稠,或夾血色,或渾濁如米泔,臭穢,小腹脹痛,口苦咽乾,煩熱頭暈,大便乾結或臭穢,小便黃赤,或有陰部灼痛、瘙癢,舌紅苔黃或黃膩。

方藥: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加減。

03脾虛

病因:素體脾虛;或勞倦過度,或飲食不節,或憂思氣結,損傷脾氣;脾主運化,脾虛則水失運化,聚而成溼,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以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發為帶下異常。

表現:帶下量多,色白,質稀薄如涕如唾,無臭味,神疲乏力,胃口不佳大便不成型,面色萎黃,少氣懶言,舌胖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膩。

方藥:完帶湯(《傅青主女科》) 加減。

04腎虛

病因:素體腎氣不足,或恣情縱欲,房勞多產,屢孕屢墮,腎氣虛損,或年老腎虛,氣化失常,水溼停聚,下注任帶,以致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或腎虛封藏失職,而致帶下異常。

表現:白帶清冷,質稀如水,無臭味,面色蒼白無華,腰脊酸楚,大便稀薄或五更洩瀉,尿頻清長,或夜尿增多,舌苔薄白或無苔。

方藥:內補丸(《女科切要》)加減。

孫娟主任提醒,宮頸疾患可防可治,一定要科學治療,堅持治療

故既病則應定期篩查,早期治療,以防病進,發揮中醫藥的治療優勢,強化機體免疫功能,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

醫生

孫娟

副主任醫師

中醫內科/婦科

簡介

碩士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博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月經病,帶下病,不孕症,婦科慢性疼痛及多囊卵巢綜合徵等常見多發疾病。尤其注重對患者亞健康狀態、情緒情志等方面的調治調養。

擅長

月經不調、婦科炎症、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綜合徵、失眠、亞健康調理、子宮肌瘤、卵巢早衰、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內分泌失調

出診時間

週六下午 固生堂廣州東山分院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1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多次人流會導致女性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