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註》一書對馬齒莧是這樣描述的:“馬齒莧,又名五行草、長壽菜,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
馬齒莧是田間常見的野草,因為它生命力強、耐旱耐澇又常長在田間,因此也被叫做雜草。
但其實,馬齒莧有著非常強大的藥食兩用價值。
從古至今,全國各地都有間馬齒莧作為野菜來食用的習慣,甚至在一些特殊的饑荒時期,它被當作“口糧”幫助了許多飢餓的難民度過難關。
為什麼馬齒莧能被作為“口糧”?
因為馬齒莧屬於多肉植物這一種類,其莖葉中富含水分,吃起來非常脆嫩多汁。
除了食用價值外,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
馬齒莧全草皆可入藥,據南北朝《名醫別錄》、唐代《食療本草》、明代《本草綱目》等古醫書記載它有著非常好的藥用價值(不瞭解的可自行百度)。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馬齒莧具有非常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
除了野生馬齒莧外,現在還有非常多的人認識到了它的種植價值!
據山東一位馬齒莧種植戶說,他種植馬齒莧,主要供應超市和中高階西餐廳,每畝地1年能收4茬,總的來說能收3000多斤,1畝地的收入在3萬多元,去掉成本1萬左右,一年一畝地的純利潤在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