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胖?有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吃的比消耗的多。
所以吃飯快的人更容易胖。為什麼?
比方說有個人吃飯比較慢,吃了一口飯在嘴裡仔細的咀嚼,在咀嚼的過程中,澱粉酶就把大米里的澱粉給降解了,最後變成了葡萄糖,
所以飯粒有時候越嚼就越覺得味道甜。而葡萄糖被吸收了以後血糖就會升高,當血糖升到一定的程度,腦子裡的食慾中樞就會發出訊號通知我們:“吃飽了!”
而很多吃飯比較快的人,呼嚕呼嚕狼吞虎嚥一下子全吃進去,但是我們腦子裡神經系統的反饋是會滯後一些的,所以很多時候還沒有通知我們吃飽的指令,可我們已經吃入了過多的食物。
所以吃飯快的人就更容易攝入更多的熱量,加上我們的運動量現在普遍也都跟不上,進食量和體力活動之間保持不了一個重要的平衡,自然也就更容易肥胖了。
古人講究“先飢而食,先渴而飲”。就是說要覺得餓了再吃飯,覺得渴了再喝水。如果我們中午猛吃了一頓,到了晚上雖然還不覺得餓,可還是繼續要吃一頓,那也很容易發胖的,填鴨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所以我們每天攝入食物獲得的熱量和進行運動燃燒消耗的熱量之間一定要保持平衡,吃東西也要有張有弛,有一種科學的節奏,如果中午吃多了,晚上就可以少吃一點,甚至不吃,至少在一天以內可以保持平衡。
還有一點,如果食物不咀嚼細了就吞下去,因為胃需要分泌胃液來消化,消化的食物越多,胃的負擔也就越重。曾經有一個治療胃病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每一口飯要嚼50下再嚥下去,當然這個真的很不容易做到。
古人說過“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飽食,飽食即臥,乃生百病”。就是說一天裡最忌諱的事就是晚上吃得過飽就睡。
現在我們很多人晚上要出去應酬,白天的早飯和午飯都因為太忙沒有時間好好吃,等到晚上有機會了就猛吃一頓,喝一肚子的酒,吃一肚子的飯,然後回家就睡。可吃了就睡,這可是二師兄的生活呀!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民族之所以能夠繁衍生存近千年,靠的就是傳統飲食文化和中醫藥的智慧,中華民族的傳統營養學有著非常豐富的哲學內涵。
我國傳統食療所說的:“藥食同源,寓醫於食”,也可以用西方醫學之父希伯克拉底的話來表達同樣的含義:“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不適當的食物引起疾病,適當的食物也可以治病。”
飲食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這篇文章裡講過這麼一句話:“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
所以尊重我們傳統飲食文化,保持好我們日常膳食和就餐平衡,堅持傳統膳食結構,既能夠帶給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自豪感,也是我們的健身強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