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中藥“六陳”說

中藥“六陳”說的提出

最早提出用藥須分新、陳的本草專著是《神農本草經》,其《序例》中提到“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但沒有涉及具體藥物。其後,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藥物宜陳用的有六味:“凡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其餘須精新也。”唐代《新修本草》明確提出“六陳”的說法,其狼毒條下記載:“與麻黃、橘皮、半夏、吳茱萸、枳實為六陳也。”

隨著藥物種類的增多,中藥理論的發展,藥物採收加工、炮製、貯藏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中醫學對藥物陳用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明代《本草綱目》除沿習“六陳”藥物外,還提出:“然大黃、木賊、荊芥、芫花、槐花之類,亦宜陳久,不獨六陳也。”清代《本草從新》一書,更是秉承藥物陳用的有關理論,在其《藥性總義》篇中共羅列了近40味(類)陳用的藥物,時至當今,1977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藥名索引中收載陳藥13味,據不完全統計,在藥材、藥理、附方、藥論、集解等項中出現的需陳用的中藥,約有80多味。陳用以去藥物燥烈之性,《本草從新》認為藥物陳用“或取其烈性減”,即這類藥物透過陳用減少其燥烈之性。

以陳皮為代表藥物

陳皮,藥性燥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如《本草從新》“化州陳皮,消痰至靈,然消伐太峻,不宜輕用”,《藥性考》“柚皮辛苦,性烈燥溼。化痰止咳,利膈寬胸,能散氣”,陳用後可減其燥性。《雷公炮製藥性解》雲:“收藏又復陳久,則多歷梅夏而烈氣全消,溫中而無燥熱之患,行氣而無峻削之虞。”《怡堂散記》雲:“新者氣烈。”張山雷亦云:“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本草綱目》雲:“他藥貴新,惟此貴陳。

中藥的鮮用

新鮮中藥,主要是指新鮮植物類中草藥的自然汁及其鮮活的動物或昆蟲類藥品。新鮮藥材是傳統中醫藥實踐的起點,"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說明人們最早應用草藥治病,都是採用鮮草藥,隨採隨用,也正是遍嚐了各種鮮草,發現了許多能治療疾病的草藥中藥。《神農本草經》載:“生者尤良。”此“生”字實乃指鮮而言。

運用鮮藥治病,是中醫特色之一。我國對鮮藥的臨床應用有著豐富的經驗。2000年《中國藥典》中搗爛外敷的鮮品有20種之多,搗汁用或鮮品煎服的有11種。據調查,在2000多種常用中草藥中,有近1/3在傳統用法中是以"鮮"為主的。如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鮮荷葉邊、鮮銀花、西瓜翠衣、鮮扁豆、絲瓜皮、鮮竹葉心、生地汁、生薑、馬齒莧等。

現據近年來國內報刊上公開發表的相關研究資料,對鮮藥的臨床應用特點及現代研究狀況作一綜述:鮮藥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廣泛,最常見的適應證有:①外感風寒、溫病及傷暑;② 咳血、衄血、吐血諸血證;③ 急性菌痢腹瀉;④ 肺炎、肺癰、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白喉;⑤ 腮腺炎、乳腺炎、扁桃體炎;⑥傷科、外科病症;⑦惡性腫瘤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⑧ 急危重症的急救與解毒等。可見鮮藥在臨床雜病、急危重症的救治等方面上,有其獨特之處。鮮藥在臨床上傳統使用方法與普通中藥飲片不完全相同,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幾種:① 直接入湯劑法;② 自然汁內服法;③ 蒸露法;④ 煎膏法;⑤搗爛外敷法;⑥ 自然汁外用法等。以上鮮藥的傳統使用方法,臨床應根據不同病症及緩急輕重,結合實際情況辨證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鮮藥和乾草藥材都屬於中藥材之一。幹藥材進行炮製,成為中藥飲片,可以合法的進入流通領域。藥物經過炮製,幹品藥與鮮品藥,其成分變化和功效上有質的不同。鮮品保持了藥品的全部活性成分,故一般而言其藥效應強於幹品。但鮮藥需要保鮮,傳統中藥的保鮮方法有:① 自然貯藏法;② 砂藏法;③砂植法;④ 冰箱貯藏法;⑤塑膠薄膜保鮮法;⑥移栽法等。正因為如此,中藥鮮用的推廣受到了條件限制。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證實了,吃米、面這些碳水化合物,不會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