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胃癌(G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2012年,該病被診斷出95萬,死亡723000。 高發地區是東亞,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東歐,中南美洲。 胃癌的危險因素包括男性,年齡,高鹽攝入量(包括鹽醃製食品,熏製或乾肉和魚類),醃製食品,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吸菸,輻射暴露,運動少,肥胖和社會經濟地位低下。

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其中胃和食管的上皮細胞被杯狀細胞改變或替代。 杯狀細胞是大的圓形空心細胞,通常在腸中發現; 他們不應該出現在胃或食管中。 杯狀細胞的功能是透過產生和分泌厚的黏液層來儲存和保護腸道的黏液層。

雖然腸上皮化生是透過腸分化來定義的,但是它在分子上是異質的,但是在組織學上可以分為完整或不完整的亞型。 完全腸上皮化生(I型)類似於小腸上皮,具有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嗜酸性腸細胞和刷狀緣。 它與胃粘蛋白標記(MUC1,MUC5AC,MUC6)的缺失和腸道唾液粘蛋白MUC2的表達有關。 不完全腸上皮化生更類似於大腸上皮,缺乏吸收性細胞,但具有類似於胃小泡細胞的柱狀細胞。 它沒有刷狀邊界,通常與MUC2一起維持胃粘蛋白標誌物(MUC1,MUC5AC,MUC6)的表達。 不完全腸上皮化生進一步細分為II型腸上皮化生,其中細胞表達中性粘蛋白和腸道唾液鋁蛋白的混合物腸上皮化生,其細胞表達磺胺嘧啶。 在實踐中,完整和不完整腸上皮化生之間的組織病理學分類通常不是相互排斥的,組織片段中包含兩種亞型的成分。 完整與不完整的腸上皮化生在臨床上很重要,因為不完整的腸上皮化生似乎更容易發展為癌症。

在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下,腸上皮化生可能發展為適應性和保護性病變。 已經進行了大量工作來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如何導致腸上皮化生,其中涉及許多基因,包括SOX2和CDX2。 SOX2是一種參與胃分化的轉錄因子,它負調控腸道分化,而CDX2是參與建立和維持腸上皮化生的關鍵腸道轉錄因子。 SOX2和CDX2似乎受幽門螺桿菌的反調控。 完全腸上皮化生表現為SOX2陰性(93%),不完全腸上皮化生主要為SOX2陽性(85%)。 此外,已證明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後,CDX2表達也部分地透過NF-κB依賴性機制被誘導。

十二指腸液胃反流是另一種提議的胃炎,可導致慢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形成,類似於Barrett食管中的胃食管酸反流。 一項涉及總共2283名患者的大規模研究報告稱,接觸膽汁酸後腸上皮化生髮生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腸上皮化生的發展可能代表了一種保護機制,即與正常胃粘膜相比,腸表型化生更能抵抗膽汁的作用。

腸上皮化生的症狀

大多數人沒有腸上皮化生的明顯症狀,其他人可能有胃部不適的症狀,例如胃酸反流,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或胃食管反流病(GERD),但這些症狀可能是由其他根本原因引起的。

原因

儘管尚未證實腸上皮化生的確切原因,但通常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的潛在罪魁禍首。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根據《胃腸病學》雜誌報道,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可能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感染胃的細菌。它通常發生在兒童時期,是導致胃十二指腸性潰瘍的常見原因。事實上,2019年對非洲幽門螺桿菌患者的一項研究發現,所有十二指腸潰瘍中約有90%至100%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而消化性潰瘍中有70%至80%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這項研究還發現,有38.6%的腸上皮化生者也被診斷出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眾所周知,幽門螺桿菌會侵襲胃壁。這是許多專家認為感染與腸化生髮展直接相關的原因之一。在中國進行的另一項研究涉及1600多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健康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2歲),發現他們的腸上皮化生率為29.3%。

腸上皮化生進展為胃癌的中位時間估計為6.1年,而輕度異型增生僅為2.6年。

風險因素

腸上皮化生在全球非常普遍。 為診斷目的,每四個接受胃鏡檢查中,就有一個腸上皮化生。發現腸上皮化生風險增加的特定因素包括: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存在

一級親屬中有胃癌患者

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

抽菸

年齡(風險隨年齡增長)

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狀態。 如果不加以治療,胃中的異常細胞將經歷稱為發育異常的階段。 不典型增生是組織中異常細胞的存在,可能構成細胞癌變之前的一個階段。 危險因素的減少可能會降低腸上皮化生的可能性,並減少這些細胞從不典型增生髮展到癌細胞階段的機會。 風險因素包括:

遺傳因素:當一個人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腸道疾病時,可能更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為胃癌的風險。

酒精

長期發生反酸

二手菸(以及環境中的其他毒素)

•吸菸:這種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會增加許多與健康有關的疾病的風險,包括增加被稱為Barrett食管的腸上皮化生的風險。 吸菸會增加食管附近胃上部的胃癌發生率; 吸菸者患胃癌的機率翻了一番。

診斷

在許多情況下,當醫護人員明確其他消化系統問題(腸上皮化生除外)進行檢查時發現腸上皮化生。 由於腸上皮化生很可能沒有症狀(無症狀),需要透過使用胃鏡以及組織學檢查明確。

腸化生的內鏡檢查結果。 A)白光內鏡檢查影象,可見腸上皮化生,呈淡白色斑點。 B)窄帶成像增強了粘膜對比,突出了腸化生的斑塊。 C)放大內鏡檢查顯示上皮表面有淺藍色峰(LBC); 在某些情況下,在隱窩開口的中間部分看到白色不透明物質(WOS)。 D)與影象C中的白方塊相對應。

預防

根據《世界胃腸腫瘤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胃癌是世界上與癌症相關的死亡的第二大最常見原因。論文還指出,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病變,可將患胃癌的風險增加六倍。因此,篩查和預防措施至關重要。預防癌前病變的後續措施可確保癌細胞尚未開始生長,並及早診斷出癌細胞的生長,這是關鍵的預防措施。

迄今為止,尚無足夠的臨床研究來明確證明生活方式的改變可有效治療腸上皮化生。但是,可以開預防性治療方式,包括改變飲食以降低胃酸水平。飲食被認為有助於防止腸上皮化生為胃癌,因為慢性(長期)胃酸反流和GERD等疾病(涉及胃酸過多)可能會增加細胞異常的風險,出現癌變。

飲食變化被認為可降低腸化生的危險因素(同時可能有助於降低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包括;

清淡飲食(非辣飲食,低脂肪和低油)

高纖維,全食物飲食(富含新鮮水果和蔬菜,不含經過加工的含糖脂肪食品)

含有大量新鮮蔬菜,堅果和水果的飲食

全穀物飲食(代替白麵粉製成的食物)

低鹽飲食(一些研究表明,低鹽飲食可能會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治療

一項2019年研究報告說:“尋找消除幽門螺桿菌細菌的方法可能有助於降低腸化生的風險。

如果患有腸化生的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呈陽性,則可以選擇抗生素清除幽門螺桿菌。 抗生素治療通常持續約14天。可以為腸上皮化生提供的另一種治療方法可能包括降低胃和食管中的酸以減輕組織的炎症的藥物。

重要的是要注意幽門螺桿菌是在消化道中生長的常見細菌。因此,預防腸化生的關鍵之一就是定期檢查幽門螺桿菌。 飲食健康,飲食豐富,全脂食品,低飽和脂肪和不健康的糖分是另一種旨在降低腸上皮化生風險的措施。

14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鬼壓床”怎樣快速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