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天的文章先以一則臨床案例講起。有一位女性患者平素脾氣十分急躁,動不動就起了無名之火,經常與人大吵大鬧。近來患者自覺氣短,於是找了一個老中醫調理。這位老中醫使用了一派溫補之品,黃芪、黨蔘、白朮、當歸等等氣血陰陽並補,又配合補益膏方,三二月來患者雖然自覺略有好轉,但是症狀始終改善不明顯。後因該老中醫停診,便找了科室的另一位中醫師,與柴胡疏肝散一方,略加行氣之品,兩三日以後患者喜笑顏開,服用以後症狀明顯緩解,再次複診。

人們常說“中醫越老越好”,老中醫往往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國醫大師熊繼柏先生曾言及,自己年輕的時候用藥果敢,喜歡大刀闊斧,而且思維敏捷,選方精準,應用靈活。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思維與反應的遲鈍,自己也變得“膽小”起來,許多方劑都不能靈活運用。由此可見,中醫也不是越老水平越高。該患者是一個明顯肝氣不舒,病機並不難認,使用疏肝理氣的藥物自然是有效的。肝氣鬱滯屬於實證,實則易去,因此患者在對證用藥之後兩三日便見到了明顯的效果。

學習中醫,最重要的是學習中醫治病的思維,這種思維模式並不複雜,只是用心專一,三五年便可以有所成就,關鍵是要有一個名師指引。為什麼這麼說?神醫扁鵲半路出家學醫,在其師傅長桑君的指導下,沒過多久就稱為一代名醫,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在各個諸侯國行醫救人,被歷代醫家奉為神明。

西漢的著名中醫太倉公淳于意,從小就對醫學情有獨鍾,後來拜淄川人公孫光為師,學習中醫。雖然盡得公孫老師的真傳,但是醫術仍然平平。後來公孫光推薦淳于意向公乘陽慶學習中醫,公乘陽慶要淳于意忘記以前所學的東西,然後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了淳于意。到了第三年,淳于意開始獨立為人治病,判斷病人的愈後效果,已經達到了靈驗、精確的程度。由此可見學習了中醫的精髓之後,有三年便可以有所成就。

中醫的思維的精髓就在於一個“辨”字,辨出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辨出每一味藥物的作用與異同。頭痛只知醫頭,腳痛只知醫腳,可以說尚未入中醫之門。如上所論醫案,患者自覺氣短,該老中醫不“辨”產生短氣的原因,一味之認為氣虛才能產生短氣,這就是隻知“醫頭”。其實短氣只是一個症狀,並不能代表疾病的根本。症狀就是一個現象,病機才是產生短氣的本質。

產生短氣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宗氣不足者,表現為短氣乏力,不思飲食,因宗氣不能充實胸中,不能輔助肺掌管呼吸,因此表現為短氣;有因於水氣者,水氣填與胸中,人體的正氣不能貫通,導致宗氣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故產生短氣。《金匱要略》在《胸痺心痛》篇記載了:“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就是散除胸中的水氣,治療短氣。

瘀血同樣可以產生短氣,瘀血停留在胸部,阻礙了血液與氣的執行,氣不能通暢就會短氣。肝氣鬱結同樣可以引起短氣,肝氣停留不動,氣的正常功能不能發揮,就產生了短氣這一個症狀。《金匱要略》中有橘皮枳實生薑湯,亦是針對氣機不暢引起的短氣而設。

單是短氣就有諸多的病機,現在許多中醫使用了中藥以後不見效果,反而責怪中醫不行,而不思索是否自己辨證出現了問題,吾未知其可也?沒有中醫思維而使用中藥,就是打著中醫的幌子,招搖撞騙。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關於高血脂的十問十答,你可能需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