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生名言。這裡麵包含了兩種常見的食物,即蘿蔔和生薑。這個養生理念蘊含了什麼養生智慧呢?我們分別從這兩種食物說起。
蘿蔔是人們冬季非常喜愛的時令蔬菜,它口感脆,水分多。蘿蔔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它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炒著吃,還可以用來燉湯。如果把蘿蔔切成片,晒乾成蘿蔔乾就能儲存很久了。蘿蔔用鹽醃製可以做成泡菜。
冬天天氣乾燥,蘿蔔含水分多,可以潤肺。在寒冷的季節,人們通常會食用很多溫補的食物,來補充能量,抵禦外界的寒冷。溫補的食物有個缺點,那就是容易引起脾胃積滯,導致腸胃負擔加重。在《本草綱目》中對蘿蔔有這樣的記載:“利五臟,使身體感覺輕爽,肌膚白嫩細膩;煮熟來吃,消胃腸積滯。”人們在冬季吃蘿蔔,可以讓腸胃不積滯,達到“以通為補,補而不滯”。“冬吃蘿蔔”蘊含了冬季要顧護脾胃,讓脾的運化能力不會因為進補而受影響。
夏天天氣炎熱,溼度大,人們常常感到酷暑難耐。為了抵禦溼熱,人體陽氣抗邪於表。這就使得中焦比往常略微虛弱。人們常常在炎熱的天氣會吃一些瓜果或者冷飲來解暑,比如吃西瓜,黃瓜,綠豆湯和冰鎮飲料等等。這些食物如果過量食用,則會導致中焦虛寒,出現腹部不適,進而影響脾胃的運化。生薑味辛,性微溫,開胃健脾,散風寒。所以“夏吃薑”蘊含了夏季要顧護脾胃,讓脾的運化能力不會因為進食寒涼食物而受影響。
通過對“冬吃蘿蔔”和“夏吃薑”的分析,我認為它們都蘊含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養生智慧。“冬吃蘿蔔夏吃薑”的核心思想都蘊含了時時刻刻要保護脾胃,避免寒涼、溼熱和積滯等影響脾胃正常的運化。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脾胃具有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脾胃運化正常,從而內養五臟六腑,外養四肢百骸,皮毛筋骨。脾惡溼,脾也怕積滯,所以生薑辛溫發散能除體內之溼,蘿蔔則能去胃腸積滯。
常見的蘿蔔有胡蘿蔔,白蘿蔔,青蘿蔔。“冬吃蘿蔔夏吃薑”裡面的蘿蔔到底指的是哪種蘿蔔呢?我認為是白蘿蔔。因為白蘿蔔性涼,色白入肺,既可以補充人體的水分,煮熟吃又能去脾胃積滯。白蘿蔔更貼合冬季進補後去積滯。
這三種蘿蔔水分含量相比而言,白蘿蔔含水分最高,冬天天氣乾燥,人體需要補充更多的水分。另外,胡蘿蔔含維生素A很高,但是水分含量是這三種蘿蔔裡面最低的。通常認為胡蘿蔔偏向於“補”,它不能幫助脾胃去積滯。青蘿蔔介於兩者之間,但青蘿蔔,色青偏入肝經,偏向於清肝火。
總而言之,“冬吃蘿蔔夏吃薑”蘊含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養生智慧。蘿蔔最好選擇白蘿蔔。只有脾胃一年四季健旺,脾胃運化正常,人體才能更好地抵禦外來致病因素的侵擾,從而守護健康。
本文引用了如下資料作為參考:
[1]李時珍著.本草綱目[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