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帝內經》上有一段對冬季的論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病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驅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些話什麼意思呢?
中醫的養生有一個特點就是講究天人合一,不要說我們人類,就是動物,一個小蟲到冬天了也知道蟄伏起來,所以說養生要順應自然。
進入冬季了,冬天這三個月,是閉藏的季節,河水結冰,田地凍裂,到處都是陽衰陰盛的現象,也就是說人在冬天,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功能。
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
對於我們現在的上班人來講,是很難做到太陽升起了在起床,但是這對我們的養生還是有指導意義的。
冬季早上的空氣品質非常不好,特別是現在的霧霾,加上早上天氣寒冷,建議大家,特別是老人冬天晨練不要起的太早,等霧霾散了,太陽出來了在出去運動。
冬季雖然天氣寒冷,最好也能午休
國外醫學家通過大量的統計認為,中午睡一覺,心腦血管發病率下降30%,有些人怕脫衣睡覺寒冷而放棄午休,這是不可取的。
冬季之時,寒風凜冽,萬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寒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冬天容易引發抑鬱症,使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應多晒太陽,參加娛樂或者運動。否則會內傷腎氣,到春天發生痿厥一類的疾病,難以充分享受明年春天的“生”氣。
冬季老人保暖是關鍵
寒冷的天氣可引起體表小血管的痙攣和收縮,使血流速度緩慢,血液黏滯度增高,加重心臟的負擔,使心肌缺氧加重。
嚴寒、低氣壓、溫差大的惡劣氣候,會使人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低溫刺激易使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持續加快,血管收縮致使血壓增高,心臟負荷加大,引起心絞痛發作和心肌梗塞發生。
因此嚴寒季節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每年冬天每個村子都會有老人半夜去世,這就是平時就有心臟病,加之冬天天氣寒冷,血管收縮出現心臟梗死,所以老年人,特別是心臟不好的老人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
預防流感很重要
立冬後,中國北方室內開始安置爐火或供應暖氣了。漫長的冬季,長時間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環境中,氣候本來就十分乾燥,使用取暖器使環境中相對溼度大大下降,空氣更為乾燥,往往會出現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統疾病的現象。
科學研究證明,人生活在相對溼度40%~60%、溼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
乾燥會使鼻咽、氣管、支氣管黏膜脫水,使其彈性降低,黏液分泌減少,纖毛運動減弱,當吸人空氣中的塵埃和細菌時不能像正常時那樣很快清除出去,容易誘發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預防乾燥的方法,可以用一些補充體液的食材,如白蘿蔔、梨、蓮藕,有句俗話說:生吃蘿蔔熟吃梨,東濟堂在每年的冬天都供應大家吃烤梨,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在家裡也可以把梨去芯後加入冰糖枸杞上火蒸熟食用即可。
室內也應該有個加溼器,增加室內溼度也是不錯的方法。
冬季進補好時機
在飲食方面,有句俗語:“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冬季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應順應自然,注重養陽,以滋補為主,在飲食上溫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黑芝麻、核桃仁、桂圓肉等。
特別是黑色食品,在中醫講黑色對應腎,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黑菇、黑桑葚、魔芋、烏雞、烏龜、甲魚、紫菜、海帶等等。
現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顏色與營養的關係極為密切,食品隨著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淺入深,其營養含量更為豐富,結構更為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謂登峰造極。
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當歸羊肉湯。治療怕冷 手腳冰涼 氣血虧虛,甚至容易患凍瘡之類的疾病。
栗子粥。栗子50克,核桃仁30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
補腎健脾養胃,對於腎虛腰痠軟無力、脾虛大便溏洩者。(大便溏洩者去核桃仁)
在進補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物無善惡,過則為殃”凡事都不能過度,在滋補的同時,可以配一些消食化積的食物效果會更好。
如我們知道冬吃蘿蔔的道理,就是以消導為主的,在滋補的同時,適當的配合一些如白蘿蔔、生山楂、陳皮等等。
怎樣預防手腳冰涼
在中醫講和心、脾、腎,心為陽中之陽,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地方。
陽氣的根本在腎臟,如果腎虛就會出現各種寒冷的症狀,如女性宮寒出現的痛經,男性腎陽虛除了怕冷外還會出現性功能下降甚至不育症,腎主骨,關節怕冷疼痛多和腎陽虛有關。所以怕冷關鍵是你體內的陽氣虛弱導致的。
增加陽氣的方法關鍵是讓你自己的身體產生熱量,熱量就是陽氣,如果通俗的講就是動力,就像汽車的動力一樣,汽車的排量一樣,排量越大動力越足陽氣也就越足。增加陽氣的方法根本是增加氣血。
運動可以增加陽氣,一動則陽氣升,所以如果平時身體容易怕冷的人,運動是最好的增加陽氣的方式。
飲食可以多食一些陽性的食物,如羊肉,醫聖張仲景有一個經典的當歸羊肉湯就是補陽的補氣血的食療方子。
飲食上還可以多食一些陽性或者補氣血的食物,如大棗、桂圓;或者補腎的藥物如黑豆、黑芝麻、黑香菇、桑葚等等都可以增加陽氣。
艾灸也是增加陽氣很好的方法,可以灸足三裡、關元這些穴位對於手腳冰涼效果很好。
泡腳也是治療手腳冰涼很好的方法,如用艾葉、生薑泡腳。
冬季兒童怎麼健脾胃
兒童“脾常不足”,脾主運化,與氣血關係密切,氣血不足則運化不好,進而肺衛功能差,即呼吸道和面板外表抵抗力弱,容易發生感冒。
可以用太子參、陳皮3克,3-6克、瘦肉100克,加水煮半小時,給孩子喝湯吃肉,能大大提高抵抗力。
運動輔助不可少
食療進補固然好,但若吃進去的營養得不到很好的吸收,體內的垃圾不能順暢排出體外,食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運動能促進氣血通暢,通則不痛,疼痛則得以緩解。同時,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也會更好地發揮。
譬如肺的“吐故納新”、大腸蠕動及面板毛孔排汗,這些都是人體排洩的重要管道,運動後管道通暢,排洩加快,體內垃圾排出體外越快越多。
此外,運動也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身體保持平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