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關於養生,最權威的認識就是《內經》,所以今天我要把《內經》抬出來。《內經》怎麼認識健康呢?《內經》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素問》,一部分是《靈樞》。《素問》的第一篇就叫做“上古天真論”,裡面就談到了這樣一段話,非常經典。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論》

這是內經講的健康,一百歲。講的是“行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心身健康。

這裡把能夠度百歲的這樣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麼?老子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道這個東西是剎那都不能夠離開的,能夠離開的,現在先暫時放一放,待會再說,這個就不是道了。有人說你身體要注意哦,他說忙過這段時間再說,那這個顯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風範。

“道”是剎那都不能夠離的,可離開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這個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鬆手,啪啦一下就沒有了,“道”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為什麼說“道在日用”呢,舉手投足之間呢,為什麼說要堅持,要持之以恆呢,那就是這個意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接下來《內經》就講到了“知道者”是什麼?

法於陰陽

就是知道者必須要效法陰陽,陰陽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中醫的一個大問題,實際上也是傳統文化的問題。陰陽是什麼?可以說陰陽包羅永珍。所以《內經》裡面談到了“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講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醫為什麼要效法天地,為什麼老子要講道法自然,就是因為古人認識到了我們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昨天劉記者採訪,要我談中醫的基本特性或者定位,我就跟他談到現代對中醫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提出了中醫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就是整體觀念。什麼是整體觀念?不是說人是一個整體,人是一個整體西醫也是這樣認為的,沒有說西醫不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像內分泌、神經系統揭示的人就是一個整體。

所以這個整體觀念並不是人身是一個整體,而是人與宇宙、人與自然、人與天地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裡面人必須順從、效法這個整體的變化。也就是我們都要服從中央的領導,都要與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與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政治又決定經濟,你的經濟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都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跟天地保持一致。這就是法於陰陽,我們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對天地要有一個認識、對自然要有一個認識。

《素問》第二篇,叫“四氣調神大論”。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陰陽四時。現在我們講四時就是春夏秋冬。“陰陽四時者”是什麼?“萬物始終也。”所有的物不是一個物,萬事萬物的開始和終結都是由陰陽、由四時產生的。萬事萬物怎麼開始怎麼發生,最後怎麼樣終結,都是由陰陽四時所決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與“生”的根本,提的很高。

所以陰陽我們可以不法嗎,陰陽我們可以不顧嗎?這裡講到“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怎麼叫得道高人呢?這裡講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則災害生,陰陽四時我們是需要順從。天地變化了我們也要變化。

為什麼我們要睡覺?大家知道嗎?因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人工作的狀態就像天地處於白晝的狀態,這個很直接,這個看起來很簡單,大家可能會笑這就是中醫,對!這就是中醫。

可是這個中醫很深。天地為什麼會有白晝,人為什麼會有寤寐,就是覺悟和睡眠的狀態,人為什麼要在一定的時間睡覺?為什麼不能夠晝夜顛倒?這裡講的很清楚:逆之則災害生。晝夜顛倒就是“逆”,災害就要來;從之則苛疾不起,順從就是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那麼苛疾不起,疾病不會來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誰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勢單力薄,那你不生病誰生病?這裡講的很好,這樣的逆順之間就是一個得道與失道。

所以養生最重要的在這裡已經告訴我們,這個原則已經很清楚,已經和盤托出了,就等待我們怎麼去行持。

緊接著《內徑》又講:“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這講的太好了。“道”這個東西呢是聖人行之,聖人拿著這個道,知道這個陰陽四時順之則苛疾不起,逆之則災害生,他就保持順從,每天都這樣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歡戴項鍊什麼,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裝樣子而已,不是具體去做,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這是法於陰陽。今天可能只能講一個基本的原則,因為下面內容可能還很多。

和於術數

術數也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或者說命題。

“術數”講的是什麼?數學的數講的是什麼?講的就是一個計量,是對什麼的計量?當然,是對人身的計量,也是對自然的計量。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為什麼會有命相學?為什麼會有風水、會有地理?唐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醫家,活了142歲,叫孫思邈。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大醫精誠》,那個裡面講的很好,做一個大醫的條件需要什麼?那就是需要精通術數。為什麼很多病人患一樣的病,可是有些病人有救有些病人沒有救,這就是數在決定,這就是計量在決定,這個不是迷信,這是大科學。

人身的奧祕,現代科學遠遠還沒有弄清楚,科學對外在的事物研究的非常細微,可是對人身可以說小學還沒到,但是在這一方面傳統文化確實走的很深遠。數學的數是說人身是可以計量的,它有一個規律,因為剛剛我們講了“易”有“三易”,有“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就是可以計算,常數一帶進去結果就出來,所以人生有一個大體的規律,可是它有變數,所以不是宿命。

那麼這一個技術的術就是講的人生怎麼去改造,怎麼去改變。人的命運不是算出來的,是自己造作出來的,也就是說靠自己。國際歌裡面講的,不是靠神仙、救世主,更不是靠算命,是靠自己做出來的。怎麼做出來的?就是孔子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裡面就談到很深的問題,這裡面也關係到健康,健康出了問題就是災殃,為什麼會有災殃?因為不善。因為在我們人生的歷程中我們做了很多不善,積了很多不善。所以在人生的某一個點上我們會產生疾病。這是中國人對健康、對疾病的一個很深刻的認識。

我覺得這個理念非常重要,對我們現在非常重要。我們講八榮八恥也好,講精神文明也好,講社會安定也好,我們如果不跟自身的切身利益掛鉤都是空話,那和我們切身利益掛起鉤以後,大家才知道怎麼去行持,才知道這個行持的意義。做一點好事,做一點公益,看起來是做慈善,是做公益,實際上最後是為自己,自己是最終的得益者。這個術數實際上是闡述的這個問題,是從更深的層面去揭示健康與疾病,這是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這一點大家就太熟悉了。大家看看這裡講到是飲食有“節”,不是說飲食要多好、要多有營養,古人用詞用的很巧妙,用一個“節”。

可能在座的的很多同志都有感覺,尤其肚子比較大的同志有感覺。過去,沒有當官的時候,或者生意沒有做那麼大的時候身體很好,可是官做大了,生意做大了,身體就越來越差。你們是“都高”,人家說“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工資低,可能你們工資也高,在深圳工資肯定很高,“四高”。“四高”怎麼來的?飲食沒有節。

很多做領導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跟我說一個晚上要趕三四趟,這裡吃了,到那裡再吃,三四個隊排著,這個叫有節嗎?病就是這麼來的,“病”從口入。這是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忠告,指出我們今天很多疾病都是因為飲食沒有節造成的。所以這裡《內經》提到飲食要有節,飲食是貴乎有節,為什麼要有節?因為飲食是從我們口裡面吃下去的,吃到脾胃裡面。這個胃在中醫裡面講就是土,脾胃就是土。

土是幹什麼的?中醫講陰陽、講五行,土是化生萬物的,化生萬物來供奉我們人類,供奉其他的生靈。可是我們觀察一下大地上生長東西我們就知道為什麼飲食要有節。我們看看植物的生長、植物的疏密,太密行不行?太密了都死掉;太疏行不行?太疏了產量低,不密不疏這個就叫做有節。

所以我們不能夠過飢也不能過飽。過飢了不行,能量不夠;過飽了,怎麼樣,乃至猝死啊,那是毒藥啊。大地上的東西,小麥是什麼時候種?大米是什麼時候種?它有時令。不同的時間生長不同的東西,這個也叫做有節。

飲食的很多問題,各有不同的說法,這個說吃雞蛋好,那個說吃雞蛋不好,怎麼辦?今天我既不說吃雞蛋好也不說吃雞蛋不好,說一個基本的原則,那麼大家把握這個原則後自己去抉擇,我覺得是最好。什麼叫有節?如果冬天的東西到夏天,這個不叫有節。所以我們吃的要以時令為主。為什麼夏天生長這個東西,為什麼冬天生長那個東西,這個裡面很奧妙,值得大家去深思,很有學問。

現在科學是發展了,但有些時候應了《紅樓夢》的那句話“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現在的大棚菜,什麼時候都可以吃到任何時候的蔬菜,好嗎?不一定是好事情。老天這樣規定了,什麼時候長什麼東西,它是有涵義的,這個時候就最需要這個東西,那個時候就最需要那個東西,老天就適時地生長那個東西,這就叫“節”,這就叫“從之”。這個時候不生長這個東西,而你偏要去吃,這叫“逆之”,“逆之則災害生”,這是你自己去找災害,沒有辦法,老天要降災那還有辦法,人自己要降災那就沒有辦法,“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所以這個叫做“節”,我們應該儘量吃時令的東西,不要吃非時令的東西。

什麼叫“時令”?人生也是很奧妙的。這十多年了,好像都流行那個什麼“腦白金”,就是人體松果分泌的激素。四十歲以後松果體就慢慢萎縮,這個激素就慢慢的不分泌了。人研究出來了,就要補充這個東西,你不分泌了我就給你補充,這就是腦白金了。當初我有些朋友也吃,我就勸他們別吃。

以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人已經進化多少萬年了,人這臺機器,那是任何一臺電腦沒有辦法與之相比的。人的器官在進化的過程中調整到適合的狀態,某一個激素該什麼時候不分泌該什麼時候分泌,這個是自然天成的,所謂自然是最高的境界。老子講的很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最高境界,你不要去動小聰明。

為什麼人體四十歲以後要不分泌這個激素,那是從全域性去考慮。你現在從局部發現這個激素從四十歲以後少了,你去補充它。它起來以後你知道其他會變化嗎?人體是一盤棋,一整盤棋。我們離真正知道自身還遠的很。當初美國也很熱鬧,可是很快美國人剎車了,知道這個東西不好,對健康並沒有益處,美國人早就不吃啦,我們這裡賣的紅紅火火,我們看廣告搖來搖去的那個東西,這就是自作罪孽,這就叫做“逆之”。不要看短期的療效,不要看短期的東西。

我覺得做醫生也好,作為我們自己也好,我們的每一個行為應該對整個人生去負責。八榮八恥也提到“見利忘義為恥”,那就是為了一個短期的行為毀壞了你的一生。你是賺到了一筆錢了,可是你積下了不善,那個“餘殃”會等著你啊,逃不掉的,和尚跑的了,廟都跑不了,不會有差錯。要切記,基本原則是要“從之”,不要“逆之”。這個原則把握了以後你自然知道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所以我們重要的是要明白這個道理。

起居有常

起居為什麼要“有常”?剛剛講到,人的起居就像天地的變化,就像白晝和黑夜的變化。人為什麼會有“起”?因為有白天。人為什麼會有“居”?因為有黑夜。那麼自然的白天黑夜是不是“有常”?是不是它高興了就今天九點鐘天亮?不高興了就明天六點鐘天亮?會不會這樣?不會。只有一個地域的差別,新疆比我們這裡天黑的晚,我們這裡天黑的早,但是它是“有常”的,它有常,我們就要有常,這叫做“從之”,“從之”就“苛疾不起”。

這個問題是一個大問題,起居是一個大問題,說白了睡眠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我們很多的同志都日夜顛倒,這個不是健康需要的東西,這個顯然是“逆之”,這種起居顯然是有悖天地,有悖陰陽。這個問題下面我談到睡眠的問題時還會具體的談到它的重要。

不妄作勞

“勞”是需要的。“勞”我們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也就是行勞和神勞,勞是一定要有的,不能夠好逸惡勞,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惡勞,但是勞也是要有度,不能夠“妄”,如果“妄”,那也是取禍之道。現在確確實實,尤其深圳這個地方工作節奏很快,工作壓力很大,很多人容易“妄作勞”,容易“太過”,這個我想大家自己知道,疲勞過度有沒有好處。

我看了一個報道,現在很成功的企業家,四十來歲左右猝死的比例逐年在上升,這個就是“妄作勞”的結果。所以這個“勞”,也是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孔子在《家語》裡面有一段對話。當初哀公問孔子:“智者壽乎?仁者壽乎?”“智者”長壽嗎?“仁者”長壽嗎?孔子回答:“然。”對,智者長壽,仁者也長壽,這個長壽指的是能夠“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

但是孔子緊接著就說“人有三死”,人有三種死亡並不是命運叫他這樣,而是自己找的。人家不是罵人“你找死?”孔子講確實有三種死是自己找的。哪三種?我這裡舉一種,因為第二第三種可能和今天的議題關係不大,我們舉一種,跟這個議題很密切,他就講了“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老過度者,疾共殺之”。講的非常明白了。

“夫寢處不時”,寢處不時講的是什麼?睡覺不按時間,睡覺不按照應該睡覺的時間睡,這叫“寢處不時”。寢就是睡。我們讀大學那個宿舍不是叫寢室嗎,睡覺的地方叫“寢室”。“寢處不時”就是我們《內經》講到的?起居有常的反面,對不對?

然後“飲食不節”就是剛剛講的“飲食有節”反過來。

“佚老過度者”,就是“不妄作勞”反過來。

這三點你都具備了以後你就怎麼樣?孔子有一句總結的話“疾共殺之”,疾就是疾病,所以疾病都會找上你,都會宰掉你,這個都是自己找的,如果這三者具備了,你就是“找死”,不是去“找活”。所以孔子把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嚴重,“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老過度。”

這與《內經》“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講的是一回事情,這是太重要太重要了,這個不是小問題。這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問題,希望大家一起重溫了聖人的教誨以後真正的向聖者看齊,也就是行之,不要光知道,不要說這個我早就知道,沒什麼,知道有什麼用,要有用那就必須去行。

形與神俱

接下來《內經》就把健康的一個基本條件,需要具備的條件做了一個總結和概括。講到“形與神俱”,就是健康必須要做到“形”跟“神”俱,才能夠健康。僅俱其一是不行的。

“形”就是我們這個軀體;“神”呢,就是精神,就是心理。健康必須要兩個方面,否則達不到健康。大家可以看了,公園裡鍛鍊的人很多,可是不一定每個鍛鍊的人都很健康,有些人堅持的很好,在公園裡面鍛鍊的很好,各種操都在做,各種拳都在打,可是回家以後怎麼樣?就跟老婆吵架或者跟老公吵架,這個不會健康,“形”是在鍛鍊,可是“神”呢。你每天都處在憂愁之中,這個不行。所以《內經》裡面強調是“形與神俱”是兩者都要齊俱。中國的文字是非常深邃的,不但很美,而且這個裡面所包含的智慧確確實實令人由衷的讚歎。

我每一年都跟美國人上課,每一年暑期都有一批美國人來中國讓我跟他們上課,幾乎每一年在他們面前我都在感嘆“我很有幸我是一箇中國人”,為什麼,中國的文化了不起,尤其中國的文字,任何一種西方的文字很難與之相比,比如“健康”這兩個字你去琢磨,已經把健康的基礎內涵、基本要素告訴你啦。

“健”講的是什麼啊?講的是形體,有力,所以我們有健身,這是指的形體;那“康”指的是什麼啊?“康”不是指的形體,康講的是安樂,安樂是針對心來講的,針對神來講的,是一種心理的表述。

實際上“健康”這個詞,我們天天都在談,但並不一定我們就明白健康,為什麼?我們沒有真正去找這個字的涵義。文字裡面是有道的,“文以載道。”所以中國的文字為什麼那麼奧妙,就因為裡面有道。

所以實際上“健康”已經告訴我們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起抓,物質文明指的是我們這個身體,精神文明指的是心理。所以過去講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兩手都要硬,這就是講的健康,健康就是兩個文明。現在提的很多東西實際上都是傳統的精華,這也告訴大家一個訊號——傳統不容忽視。時代再發展再怎麼先進,我們都離不開傳統。

怎麼做到“形神健康,形神俱備”呢?《內經》又進一步講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裡面講的“虛邪賊風”能夠避之有時,我們就能夠保證“形”不傷,不會受到傷害。講到“賊風”,我就想現在有些服裝讓人哭笑不得,經常看到一些女孩子喜歡把那個肚臍露出來、腰桿露出來,這個現象媒體是要負責的,因為很多廣告很多電視上面女的都是這樣裝束,其實這對身體可不好。

肚臍是神厥,就是北方人要做肚兜罩的那個地方,不但穿衣服要有,還要加一層,可是我們現在還要把它露出來。而腰眼是太陽經脈所過的地方,這個很重要,是人身的命門所在,這個地方是絕對需要保護的,是不能讓“虛邪賊風”傷害的。可是現在我們的著裝成了一種時髦,就是敞開門戶,“虛邪賊風”歡迎請進,歡迎光臨。

真是不可思議,真是不要命了,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有沒有這樣的著裝,我就拜託你們,為了您今後的健康,別再這樣著裝了!現在你很瀟灑,可是年紀一過,過了三十歲、四十歲以後你就知道厲害了。男的還沒有這個問題,我至今還沒有看到一個男的這樣穿。

但女的問題就很突出了,月經不調、子宮肌瘤、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多,等到出問題了就慘啦,欲哭都無淚啊。且不要說這樣著裝不文明,關鍵在於這些很重要的門戶是要保護起來的,女的更應該保護,尤其在經期保暖是很重要的。經期不注重保暖,經行不暢,就會產生婦科病,現在的婦科病為什麼會那麼多,跟這個有絕對的關係,乃至於最後發生惡變。所以衣服一定要長,尤其女孩子,一定要扎到褲子裡面,很多人雖然沒有露出來,但是一彎腰什麼都出來啦。

這是形。那麼神呢?《素問》談到所謂“恬談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儘管各位很繁忙,當領導的當領導,做生意的做生意,但還是需要儘量的做到“恬談虛無”,也就是開篇所講的學會“放下”,心裡面不留事情。事情照做,你照樣繁忙,可是心裡面留事不留事是兩個概念,大家要好好去體會。心裡面不留事並沒有影響你的生意,你想你內心沒有壓力了,你內心空靈了,你的判斷會更加準確,你會更加瀟灑,你會更有魅力,那事業當然會做的更好,所以這個完全是一念之差。

大家完全是存在一種僥倖的心,沒有真實的認識人生。本來人生是真正可以瀟灑的,但是很多人瀟灑不來。這個“恬談虛無”是要會放下,是保證我們的神、我們的心不受侵犯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保證“康”。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泡再多枸杞水也頂不上這一袋枸杞原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