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的膳食營養狀況總體改善,三大營養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滿足。營養缺乏問題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部分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1.缺鐵性貧血
長期膳食中鐵供給不足,可引起體內鐵缺乏或導致缺鐵性貧血,多見於嬰幼兒、孕婦及乳母。缺鐵性貧血的主要症狀有: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納差、蒼白、心率增快。
預防缺鐵性貧血的建議
常吃富含鐵的食品,如豬肝、瘦肉、雞蛋、動物全血、禽類、魚類等。
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獼猴桃、大棗、草莓、蘋果、橘子、莧菜、辣椒、竹葉菜、花菜等。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
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應注意膳食補充,每日數量以80克左右為宜,可選用動物肝臟、瘦肉類、蛋、奶及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食物。
2.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品質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由營養不良或潛在的鈣、鎂、維生素D或蛋白質缺乏引起。這種型別的骨質疏鬆症影響多達1/3的絕經後婦女,以及多數男性和絕經前婦女。
骨質疏鬆的常見臨床症狀表現為:疼痛,尤以腰背痛多見,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
預防骨質疏鬆的建議
常食用富含鈣的食物:奶及奶製品、小蝦皮、海帶、豆類等。
由於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需要適量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海水魚、肝、蛋黃等。
適當增加室外活動,常晒太陽,可促進人體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
3.營養過剩
吃的過多或(和)運動不足,能量攝入過量或(和)消耗過少,多餘的能量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體重增加,導致超重、肥胖,增加患慢性病的風險。
超重或肥胖是許多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並且,肥胖患者體重過重、脂肪堆積較多,更容易受骨關節疾病、脂肪肝、膽石症、痛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內分泌紊亂等多種疾病的困擾。
我們通常採用體質指數(BMI)來判斷體重是否在適宜的健康範圍。BMI的計算方法是用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中國成人正常的BMI應在18.5~23.9之間,小於18.5為體重不足,大於等於24為超重,大於等於28為肥胖。
65歲以上老年人的體重和BMI應該略高;運動員等體內肌肉比例高的人,上述BMI評價範圍不適用。
避免營養過剩,不僅要做到平衡膳食、飲食多樣,還要做到適量運動、吃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