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防敗毒散,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個方劑。
這個方劑在冬天的效果比較好,或者氣候寒冷的時候,用這個方劑比較好。
中醫治療疾病,有3因制宜。所謂的3因就是地方、時間和人,這3個因素。
一般醫生根據患者所處的地方,發病的時間,和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根據辨證,選用適合患者辨證的治療方法,根據治療的方法選用藥物。
荊防敗毒散,也是這樣。方中的藥物偏辛溫,這樣的方劑對應的是外寒的疾病。或者患者有外寒表現的疾病。
荊防敗毒散出自《攝生眾妙方》。具有疏風解表、祛溼止咳的治療作用。
主治外感風寒溼邪。患者表現為外感風寒初起,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脈浮,及一切瘡瘍腫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的患者。
荊防敗毒散的藥物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桔梗、川芎、甘草。
荊防敗毒散,是一個汗法的治療方法。遵循其在表者,汗而發之的治療原則。發汗解表,使外在的風寒隨汗而排出體外。
方中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為君藥。
荊芥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作用。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作用。防風正如其名一樣,對風邪的治療作用較好,可以防治風之邪。
羌活味辛、苦,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的作用。主要治療上半身的風寒。
獨活味辛、苦,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溼,通痺止痛的作用。主要治療下半身的疾病。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一起應用,可以很好的祛除全身的風寒之邪,具有疏風解表、除溼止痛的治療作用。
川芎、柴胡行血祛風、解邪止痛為臣藥。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治療作用,為血中之氣藥,行而不守,可以上行顛頂,下行血海。具有較好的行氣止痛作用。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具有和解表裡,疏風清熱的作用。
川芎、柴胡一起應用,可以祛除在半表半里之邪,具有行血祛風、解表止痛的作用。
桔梗、枳殼、前胡、茯苓,甘草為佐藥
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肺與大腸相表裡,可以宣肺與大腸之氣。
枳殼味苦、辛、酸,性微寒。理氣寬中,利氣行痰。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利氣,治療胸膈痞悶。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降氣化痰,散風清熱。配桔梗、枳殼宣肺祛痰治咳嗽有痰,與柴胡配伍,一降一升,升清降濁,使體內氣機恢復正常。
桔梗、枳殼、前胡,在開通之中有苦以洩之的作用,枳殼、前胡性微寒可以勝熱,可以減少君藥的溫燥之力,在溫燥之中加入寒藥以助之。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的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茯苓、甘草一起應用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在驅邪之時,不忘對正氣的保護,以期邪去正安。
同時甘草還調和諸藥為使藥。
要是患者因為溼熱引起的痢疾,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木香、黃連二味中藥材,對於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要是患者因為溼熱之毒引起的瘡瘍初起,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效果不錯。
要是患者因為外感風寒溼邪引起的面板病,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苦參、蟬蛻、薄荷、牛蒡子,以祛風止癢,治療面板病效果不錯。
荊防敗毒散現在常用於治療帶狀皰疹、流行性腮腺炎、蕁麻疹、特應性皮炎,妊娠高熱、類風溼關節炎、眩暈、小兒痢疾、麥粒腫、結膜炎、眼瞼面板炎、玫瑰糠疹、夜咳、寒哮、坐骨神經痛、多發性神經炎、乳癰、癰、過敏性皮炎、老年性瘙癢症、髖關節滑膜炎、腎病蛋白尿等22種疾病,中醫辨證為外感風、寒、溼邪的患者。
荊防敗毒散藥性偏溫燥、凡裡有實熱或陰虛內熱者不宜用。
中藥治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辨證,使用藥物。按照醫生的吩咐服用藥物,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