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山西省中醫院 內分泌科 高文莉

近來拔罐、刮痧等中醫傳統療法,又開始受到人們關注,刮痧、拔罐等中醫操作因為簡單易行,於是人們經常在家中進行,但目前社會上經常聽到“上火刮痧,著涼拔罐”,這種說法對嗎?

刮痧有排毒去熱的作用,對於上火,特別是實火,也就是有口乾口臭,胸悶煩躁,易怒等症狀時,刮痧症狀很顯著;而拔罐有驅寒除溼的作用,感冒受涼時在大椎拔罐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這僅僅是針對個別體質和人群有效,也僅反映了這兩種療法其中一方面的作用和功效。在祖國傳統醫學領域,刮痧療法和拔罐療法的功能作用和主治範圍遠遠大於此,並不能拘泥於“上火刮痧,著涼拔罐”。#健康科普大賽##山西省中醫院超能團##健康真相館#

(一)“刮痧療法”,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運用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在面板相關部位刮拭,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使區域性皮膚髮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疏通經絡、清熱解表、驅風散寒、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臨床上有補法,瀉法和平補平瀉法:

1、刮痧補法:補法刮拭按壓力小,速度慢,能激發人體正氣,使低下的機能恢復旺盛。臨床多用於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

2、刮痧瀉法: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能疏洩病邪、使亢進的機能恢復正常。臨床多用於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

3、刮痧平補平瀉法:為按壓力中等,速度適中。平補平瀉法介於補法和瀉法之間,常用於正常人保健或虛實兼見證的治療。而上文提及的上火刮痧,就是運用瀉法,使火邪從外而出,用於實性上火。

(二)刮痧療法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項:

患者選擇好合適體位後,操作者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將刮痧板與面板成45度-90度角,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背部督脈中間向兩側刮,或每次都由內向外,單方向刮。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人,不可強求出痧,以感到舒服為原則。

刮痧療法的適用範圍比較廣,除有出血傾向和過於虛弱的體質外,其它體質都適合運用此療法,且其入門是非常容易的,適合家庭保健,沒有什麼醫學基礎知識也照樣可以學會。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最好配合使用潤滑劑,比如,清水、甘油、刮痧油、精油等,都有潤滑作用,可減輕刮痧過程中的疼痛、預防感染;倘若含中藥成分,有活血化瘀功效就更好。

2、刮痧時要揹著風,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因為刮痧使毛孔玄府開放,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因為拔完罐毛孔玄府開放,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

3、刮痧時,汗孔開洩,消耗正氣。為有利於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損正氣,故治療時間一般限制在25分鐘之內,每次宜治療一種病症。如採用瀉刮手法超過25分鐘時,正氣消耗過多,會出現疲勞反應。

4、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越黑越有效,具體的操作要看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

5、痧斑退了以後才可以進行第二次刮痧,並非越頻繁越好。

(三)刮痧療法的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及面板病變處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者慎刮。

3、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空腹、過度疲勞、大出血後體質比較虛弱者忌刮。

5、化膿性炎症、滲液潰爛的區域性面板表面(如:溼疹、皰疹、疔、癤、癰、瘡等病症)以及傳染性面板病的病變區域性禁刮,可在皮損處周圍刮拭。

(一)“拔罐療法”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借熱力排去罐內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其吸著於面板,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適用於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經絡氣血阻滯日久,筋脈肌肉失養等病症。

當然拔火罐不像鍼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準確,主要是點、線、面結合的問題,通過中醫的寒、熱、虛、實辨證,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

(二)拔罐的方法

拔罐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然後用手輕輕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吸上了。注意避免燙傷病人。

閃罐就是將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後再拔、再取下,反覆多次。閃罐法多用於虛寒證,或肌肉萎縮,或需重點刺激的穴位。閃罐時應注意:罐子在反覆閃拔中,罐子本身的溫度也在迅速升高,故應備有多個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燙傷面板。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面板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所以說,走罐不是作用於一個穴位,而是作用了數個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經絡。如後背的膀胱經,就是經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時應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面板。走罐,常用於後背痠痛、發涼,頭暈,感冒等。

放血拔罐是指在選定的穴位上或膿腫處,用三稜針紮上幾針,再在上面拔罐。體內的瘀血、膿血會沿著針眼流出。放血拔罐時應注意:起罐後應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於發熱、熱毒引起的疾病。

(三)拔罐療法的禁忌症:

心臟病、血液病、面板病及面板損傷者、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過度疲勞、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慎用或禁用拔罐療法。

(四)注意事項:

1.保暖:拔罐時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治療,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2.避免燙傷:不要將燃燒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過熱的罐子勤更換。

3.不宜拔的部位:心前區、面板細嫩處、面板破損處、面板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

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舊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5.在給患者拔罐時,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有暈罐等情況,應及時處理。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多吃粗糧的人比多吃肉的人,感覺更難受?因為他們忽視了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