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寒從腳起”,寒冷的冬季,“泡腳”是很多人首選的養生步驟。它不僅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驅除寒冷,還能幫助睡眠、促進代謝……其實泡腳也有很多講究和禁忌,了解這些泡腳小常識,給冬季增添一絲溫暖。
泡腳可加這些“料”●生薑。用生薑泡腳能溫通經脈,改善微迴圈,緩解手腳冰冷症狀,對風溼寒痺效果明顯。同時,生薑有解表散寒作用,可預防輕症風寒感冒。●當歸或紅花。兩者都是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藥,泡腳時取15-20克,用砂鍋煎煮,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裡,加入熱水,適合有關節痛症、痛經的人群。
●花椒。用花椒水泡腳能活血通絡、驅溼散寒、溫中止痛。另外,花椒還是一種天然的消毒劑,用花椒水泡腳能幫助治療腳氣。●艾葉。艾葉泡腳能改善肺部功能,用水將艾葉煮開待水溫降低後泡腳,也可用熱水浸泡艾蒿20分鐘後再加水泡腳。手腳易冷的人可嘗試艾葉泡腳,易上火或艾葉泡完腳容易咽痛口乾的人,應減少艾葉泡腳次數。
●白醋。白醋加入溫水後能較快地透過腳部面板被吸收,起到軟化血管、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適合調理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疲勞綜合徵,還能軟化角質,改善腳部粗糙情況。
●鹽水。經常用鹽水泡腳能起到殺菌消毒,防止腳氣病的作用,還可以使足部的肌膚保持光滑清潔。●檸檬。檸檬含豐富的檸檬酸、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有效緩解疲勞、延緩衰老。經常用檸檬泡腳還能改善腳氣、“雞眼”等腳部面板病。
泡腳要注意這些細節●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左右為宜,避免血管長時間擴張。●水溫不能太高。泡腳的最佳水溫在40℃左右,比人體溫度稍高一點便可。水溫過高,腳上的血管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水量不可太少,至少要沒過腳踝,到達小腿處最好。泡腳後一定要擦乾,順便按摩足底和小腿,可舒緩疲勞。●木盆泡腳效果更佳。木盆散熱較慢,且樟木、松木等材料,可以輔助提升泡腳的效果。●泡桶注意衛生清潔。若泡腳桶不清潔徹底,腳上細菌就容易殘留在桶壁內,造成腳部反覆感染。
●飯前飯後不要泡腳。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泡腳還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女性經期別亂用中藥泡腳。經期隨意用中藥泡腳,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如果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最好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特殊人群謹慎泡腳。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會增加發病的危險。糖尿病患者應留意水溫,這類患者末梢神經感知外界溫度有偏差,容易被燙傷。患有腳氣且病情嚴重到起皰時,不宜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老人泡腳時間不宜過長,嬰幼兒、足部有炎症、面板病或外傷者也不宜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