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頗有影響、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這位清末的湘軍將領自小飽嘗“十載寒窗無人問”的艱辛與孤寂,清苦的讀書使他常“耳鳴不止,稍稍用心,便覺勞頓”。
曾國藩29歲時大病一場,病癒後他在詩裡說“艱苦新嘗試保身”,從此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他如此文弱的體質仍能戎馬一生是絕不簡單的,其養生方法絕對值得現在的我們引以為鑑。
眠食有恆吃飯睡覺有規律,這一點非常重要,《黃帝內經》總結歸納了人體十二個器官的工作時間規律,並把“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作為健康長壽的基石。
曾國藩非常重視飲食和睡眠,他常說:“ 養生之道,當於‘食眠’二字悉心體驗。食即平日飯菜,但食之甘美,即勝於珍藥也。眠亦不在多寢,但實得神凝夢甜,即片刻亦是攝生矣。”
他給家人的信中說:“紀澤(曾國藩次子)身體亦弱,事教以專從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養陰也,食所以養陽也。養眠貴有一定時刻,而戒其多思;養食亦貴有一定時刻,戒其過飽。”
懲忿窒欲養生首在養心,養心莫大於寡慾。曾國藩認為“懲忿窒欲”是養生的大法。
所謂“懲忿”,就是遇事不要煩惱、發怒,以心平氣和對待之。他在家訓中規定:“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所謂“窒慾”,就是對不良嗜好和私慾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讓其萌生,從而胸懷坦蕩,天寬地闊,心身泰然。這樣自然臟腑氣血調和,生機勃勃。
他還用“靜坐”的方式養心。即使在戰事危急、事務繁忙的時候仍每天堅持不懈,在他的家書中常有告誡子弟“靜坐”養生的句子
多動習勞
曾國藩認為人體活動則氣血和、經脈通;不動則病滯。他每天堅持飯後走一千步,還告誡自己的子女、兒媳,要親自種菜、養豬、織布、下廚,不要隨便使喚奴僕。出門要多走路,少騎馬坐轎。
他在家訓中說:“勞則壽,逸則夭。”他的兒子曾紀澤少年體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5里路。堅持日久,便轉弱為強
正確對待醫藥
曾國藩的祖輩不信醫藥,這點他未能遵守祖訓,而是相信醫藥。他認為醫藥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傷身”,要正確對待醫藥。他主張“病來即藥,病去即止”。
他從不隨便服藥,更不信庸醫的“危言深語”,很推祟精神調養和食物調養。
熱水洗腳曾國藩睡前必須以熱水洗腳。其方法是:水必溫熱,要浸洗到膝關節以上為好。實踐證明,熱水洗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迴圈,刺激末梢神經,達到引火下行、降血壓、促睡眠的效果。
曾國藩的的養生之道,對於現代人來講是可以加以借鑑的,但一定是貴在“有恆”,亦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方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