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支氣管炎是支氣管經受反覆細菌或病毒感染,或長期刺激,如粉塵吸入、吸菸等引起的支氣管粘膜炎症。為一種常見多發病,發病率為4%,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高13%。中醫屬於“咳嗽”、“痰飲”、“喘證”等範疇,認為發病與肺、脾、腎三髒功能失常有關。臨床上主要症狀是慢性咳嗽、咯痰或乾咳伴有氣喘,每年發作3個月以上,連續2~3年以上。肺部可無體徵或肺部呼吸音粗,或有散在幹羅音。

本病發病緩慢,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老年人體質下降,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可導致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等。如能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調養護理得當,將減少病情復發的加重。

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生與發展常與外邪的反覆侵襲,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急性發作期,大多因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外邪入侵,以致咳嗽反覆發作;或因久咳不已、反覆發作,或因年老體虛,肺脾腎氣虛,水津不布,痰飲內停,阻遏於肺,引起長期咳喘,或因吸咽、飲酒等因素傷及於肺,進而形成本病。

病變經久不愈,則肺脾損及於腎,故病情嚴重者常伴有氣喘不能平臥,動則尤甚等腎不納氣之候。慢性支氣管炎在病機上主要反映為肺、脾、腎三髒虛損,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失衡,同時又因痰、火、瘀等因素的參與而愈加複雜。其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

肺:在正常情況下,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為氣機出入升降的通道。風寒熱燥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氣被束,失其肅降而發病;嗜食菸酒、辛辣助火之品,灼津生痰,阻塞氣道,均可使肺氣上逆而發生咳嗽。病久不愈,肺氣愈傷,正氣無力御邪,則外邪又易復犯,以致遷延日久,纏綿不愈。

脾:脾主運化,位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虛不能運化水溼,聚溼為痰,溼痰上漬於肺,影響氣機的通暢而見咳喘,咯痰等症。

腎:腎主納氣,腎陽虧虛,氣失攝納,命門火衰,津液輸化失司,肺氣升降受阻,氣化功能失常,水氣不能宣化,為痰為飲,阻塞氣道;腎陰虧損,虛火內熾,灼傷肺津,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咳喘咯痰。

古人所謂:“腎為生痰之本,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咳不喘”,說明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可致本病。

中醫辯證施治

慢性支氣管炎依其臨床表現多分為實證,虛證兩大類。慢性支氣管炎為久病,久病必虛,故本病的本質多屬虛寒。反映在肺、脾、腎三髒之虛,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緩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覆感染,病情加劇,則出現實、熱、痰、溼的證候,形成邪實正虛的複雜局面。主要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

實證(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

外寒內飲:咳嗽氣急,甚則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無汗惡寒,身體疼痛而沉重,甚則肢體浮腫,舌苔白滑,脈弦緊。外有表寒裡有水飲,外寒引動水飲,上逆射肺,肺氣不宣,故咳嗽氣喘,痰多泡沫;表寒外束,鬱閉肺衛,故無汗惡寒,身體疼痛而重;肺失宣降,不能通調水道,水飲溢於肌表,故見肢體浮腫。舌苔白滑,脈弦緊乃為寒飲內盛之徵。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飲。

痰溼內聚:咳嗽聲濁,痰白而粘,胸脘滿悶,納差腹脹,大便溏薄,舌胖淡,邊有齒痕,苔白膩或白滑,脈儒滑。痰生於脾,上漬於肺,痰溼聚於中焦,寒從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溼內停,中焦氣機受阻,故胸脘滿悶、納差腹脹。苔白膩,脈濡滑均為痰溼偏盛之象。

治法:溫陽健脾化痰平喘

燥熱傷肺:咳聲短促,甚則氣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乾燥,甚則胸痛,或有形寒身熱等表證。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燥熱傷肺,津液被爍,故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熱傷津,故鼻燥咽乾;咳甚傷絡,氣機不暢,故胸痛;燥邪傷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熱等表證。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均為燥熱之象。

治法:辛涼清肺潤燥化痰

虛證(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緩解期)

脾肺兩虛:咳嗽氣短,聲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納差,胸脘痞悶,大便溏薄,每遇風寒則咳嗽氣喘發作或加重,苔白薄,脈濡緩。肺為氣之主,肺虛則氣失所主,故氣短而喘;脾虛不運,故胸脘痞悶,納差便溏;肺氣本虛、衛外不固,感受風寒,肺氣更傷,痰溼轉盛,故咳痰氣喘發作或加重。苔白薄,脈濡緩亦為肺脾兩虛之徵。

治法:補肺健脾益氣固表

肺腎兩虛: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動則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痠痛,苔白而滑,脈細無力。偏腎陰虛者,則午後顴紅,五心煩熱,咽乾口燥,舌紅苔少,脈細數。咳嗽久作,肺病及腎,下元不固,氣失攝納,故呼多吸少;動則耗氣,故喘息更甚;腎陽虛不能蒸化水飲,聚而生痰,故痰稀色白;陽虛不能溫養於外,故畏寒肢冷。苔白滑,脈沉細無力,亦屬陽衰飲聚之徵。若真陰不足,陰不斂陽,氣失攝納,故見一派陰虛之象。

治法:補益下元、納氣平喘


了解更多呼吸系統疾病內容,請關注本賬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李時珍的養生之法!句句真理,太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