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人們開始翹首期盼今年的初雪,尤其在這樣一個有著期許的浪漫節氣。小雪時節,天已積陰,寒未深,雪未大,故名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古籍《群芳譜》又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此時雪雖未盛,天地間卻已變得寂靜,夜晚北斗星西沉,斗柄指向北偏西,天氣寒冷,冬意漸濃。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逸周書·時訓解·第五十二》:“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虹不藏,婦不專一,天氣不上騰,地氣不下降,君臣相嫉,不閉塞而成冬,母后淫佚。”

1、一候虹藏不見

陰陽交才有虹,此時陰盛陽伏,雨水都凝成陰雪了,虹藏而不見。

2、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

3、三候閉塞而成冬

冬為藏,為終。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民俗

1、醃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2、嘗餈粑

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既是指的祭祀所用。

3、晒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晒魚乾、儲存乾糧。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1、溫補益腎

農曆十月初冬,冬對應五行中的水,對應五臟中的腎,所以孫思邈的《修養法》說,初入冬時,腎氣強盛,導致心肺氣弱,宜減辛苦養腎氣,服棗湯。這是對應天時:棗味甘氣溫性平,為脾之果,它的繁體“棗”字形兩束相疊,束脾胃之氣,增消化動力。脾對應五行為土,土生金,金生水,乃通過養肺以保腎水。

2、斂思凝神

斂思是指收斂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驅逐煩惱;凝神是指心神集中專注一點,不散亂,不沉昏。中老年人就是要學會捨棄私慾,將精力集中到專心養生上面。太極拳、氣功、書法、繪畫等方式都有益於中老年人進入斂思凝神的狀態,既和緩練形,又怡養心情。要注意斂思凝神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毫無精神寄託的閒散空虛。

3、護好頭部

小雪節氣,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頭為諸陽之會”,是人體所有陽經彙集的地方,不能輕易受風寒。另外,頭部與人體熱平衡關係很大,人體內的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向外蒸發。人們只穿衣服不戴帽子,打個比方,就好比是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熱量會從頭部流失。小雪節氣之後,天氣日漸寒冷,此後出門一定要注意帶好帽子,保護陽氣。

4、化解內熱

這個節氣裡,室內開始供暖了,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經常聽說周圍的人出現口腔潰瘍,臉上的疙瘩也比平時多了,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雖然寒冷的日子裡,人們喜歡吃熱乎乎的食物,但是專家告誡大家,過於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這會更助長體內的“內火”。

另外,寒冷乾燥的室內,大多數人感到口鼻乾燥,好像要冒火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小雪節氣裡吃。

5、寒頭暖足

前面剛說過“頭為諸陽之會”,這裡說的“寒頭”,並非指頭部不保暖哦。而是指頭部亦不宜接近高溫。孫思邈曾提及,不論是多麼嚴寒的冬天,“頭邊亦不可安火爐”。另個,常年堅持用冷水洗臉有預防感冒的作用。

而人的足部距離心臟最遠,是最易受寒邪侵襲的肢體,腳步也是穴位極其豐富的地方。嚴冬季節,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熱水燙足。每次燙足最好在二十分鐘以上,水溫低了,就從熱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溫的水,務使水溫始終保持熱湯的溫度。

1、頭最怕受風寒:戴帽子

從小雪節氣開始,氣候變寒冷,會影響心腦血管,造成血壓波動等。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2、防內火:白菜蘿蔔上餐桌

當然,保暖也不要太過,如果暖氣溫度過高,人們穿得過於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出現口腔潰瘍、大便乾燥、口乾口苦、眼屎增多等症狀,這些就是內火的表現。

針對內火,建議多喝點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菠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這個季節的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而且,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

3、防失眠:放鬆身心快入眠

小雪節氣中,天氣常陰冷晦暗,因而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易引發抑鬱症。抑鬱症的發生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所致。為避免冬季給抑鬱症朋友帶來的不利因素,故在此節氣中要注意精神的調養。

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故我們要積極地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節喜制怒,多聽聽舒緩的音樂,讓美妙的旋律為生活增添樂趣,同時,多參加娛樂活動,以激起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這樣能使我們的身心得以放鬆,緩解疲勞,夜晚也能安靜平穩地入睡。

4、壯陽氣、溫通經脈:常晒太陽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常晒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

5、補腎禦寒:小雪過後吃“三黑”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飲食上還要注意滋補肝腎、清瀉內火和保養肌膚。推薦三類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荸薺和黑大豆。

1、黑芝麻:男補肝腎女潤膚

中醫食療認為,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在烏髮養顏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推薦:黑芝麻紅棗粥。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幹棗25克、白砂糖30克,粳米和紅棗先用旺火燒沸,然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爛熟;調入黑芝麻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2、黑荸薺:抗菌清熱瀉內火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豐富,但熱量卻不是很高,有清瀉內火的功效,很適合初冬食用。

推薦:荸薺冰糖飲。用荸薺150克、甘蔗150克、冰糖30克,把荸薺和甘蔗加入適量水及冰糖,煮熟即可。

3、黑豆:補血養顏暖身心

黑豆蛋白質含量為49.8%,相當於牛肉的2倍多、雞蛋的3倍!還能降低膽固醇。

推薦:黑豆羊肉燉當歸。能補血養顏暖身心,用瘦羊肉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10克,清燉即可。

6、養好肺:生吃蘿蔔熟吃梨

小雪過後,大家不妨試著生吃蘿蔔熟吃梨。因為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能增加止咳的效果,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食療方供大家參考:取大梨1個,蜂蜜60克。將梨挖洞,去梨核,裝入蜂蜜,置於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而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冬天生吃蘿蔔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不要生吃蘿蔔,最好煮熟以後吃,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7、防疾病:重點在“藏”,養好神氣

在小雪節氣裡,要順應季節的變化特點,把養生重點在於“藏”,即把神藏於內,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生,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心地坦蕩,才能保持心情舒暢心態愉悅,從而促進身心健康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冬為陰令,冬主收藏。故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且葉天士在《葉選醫衡》中指出:“調寢食在醫藥之先……非安谷不能生精與氣,非安枕不能養血與神。”所以冬季養生,注重陰之收藏及睡眠品質的提高,則會事半功倍。當人體處於深睡眠狀態時,免疫細胞和各種受損細胞(尤其是腦細胞)快速修復,機體可進行營養吸收、能量儲存、消除疲勞等生命活動,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淺,有早醒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礙,則可誘發或加重原有軀體疾病,無益於健康長壽。可見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建立正常睡眠規律是人體順應晝夜節律,養生延年的重要措施。

在子時(23:00-1:00)以前上床,易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按照《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所以夜半應長眠。就如同植物吸收Sunny的能量,夜裡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裡可聽到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裡睡覺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1、胃不和則臥不安

《黃帝內經》中指出“胃不和則臥不安”。這是因為在進食1-2小時後胃腸道達到吸收高峰,需4-5小時才能將胃內容物基本排空。睡前過量進食迫使胃腸處在“緊張工作”中,這使機體組織器官無法進入代謝緩慢的“休整”狀態。長此以往,會加重胃、腸、肝、膽、胰的負擔,並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讓它一直處於工作狀態,進而導致失眠。

2、常按兩穴好助眠

1、足三裡:此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於脛骨前肌上。用左右手指分別按揉左右腿的足三裡穴3-5分鐘。

2、三陰交:此穴位於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用左手大拇指按揉右腳三陰交穴,再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腳三陰交穴各3分鐘。

注:僅按摩穴位,只能減輕失眠的症狀,沒有治療的效果。要想安安穩穩地睡好覺,還須搭配比較有針對性的醫療方法,如鍼灸、穴位貼敷、服用湯藥等。

3、暖足避邪顧腎氣

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而“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萬物藏,腎氣水旺”,由於陽氣閉藏後人體的新陳代謝相應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所謂“寒從腳下起”,足部一旦受涼,將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多種疾病,所以,在睡眠需應注意避風保暖,防止足部受寒。對於脾胃虛弱、下元虛冷者來說,更宜加意暖之,必要時可洗足後穿襪子入眠,或於足心湧泉穴位置放一口袋,將艾葉、乾薑、桂皮等打粉後鋪勻、填入口袋加以固定以溫腎暖脾,散寒助眠。

此外,冬天常晒太陽,注意背部保暖,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1、養護腎氣,艾灸命門

小雪節氣的開始,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人的手腳冰涼、感冒咳嗽、容易腹瀉等許多寒邪留存身體引發的症狀。

趁現在做做艾灸,養腎禦寒,防止寒邪傷陽,是我們在冬天裡保護身體的必備功課。

命門穴,為督脈的穴位,「命」,人之根本也,「門」,出入的門戶也,故中醫稱兩腎之間為生命之門,簡稱命門。

命門內含有真陽,五臟六腑以及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都由它激發和主持,因而稱之為「命門火」或「命火」。對於四肢乏力、手腳冰涼、男士腎虛女士宮寒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通過命門保健時,可以採用隔姜灸。

定位:命門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操作:

1、在命門穴上放一個薑片,將艾柱置於薑片之上;

2、點燃艾柱的頂端,待其自然燃盡,連同薑片一起拿走就可以了。

姜具有祛風、解表、和胃、溫經止痛的功效,將新鮮姜和艾灸結合起來運用到命門穴上,大大提高了溫補腎陽,溫經通絡的作用。

2、口舌生瘡,按揉內庭

小雪時節氣溫驟然下降,身體為了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溫會增加體內的產熱,從而抵禦寒冷。再加上天氣寒冷,我們可能會吃火鍋或者進補一些溫熱的食療。

眾多因素疊加則會讓身體產生內火,蘊積於胃,而足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更加重了積熱,胃中的積熱順著經脈的循行向上蔓延,使血絡受傷,產生口舌生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口腔潰瘍。

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有很明顯的症狀,潰瘍處出現紅腫,疼痛異常,潰瘍部位較多,佈滿口腔,人會覺得口渴,大便也乾燥難排,小便黃。

對付這樣的口腔潰瘍,推薦大家按揉內庭穴。

門內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本穴猶在門庭之內也。又其所治症,多不在穴位近處,而在頭腦腹心者居多,是其功用有關於內也。於體則庭,於用則內,故名「內庭」。

經絡將人體各部分聯絡成為了一個整體,內庭屬於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從頭面一直下行到足趾末端,就將頭面與腳趾聯絡起來了,疏通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能夠起到降胃火、防治口腔潰瘍的作用。

定位:位於足背部,第二和第三腳趾結合部上方赤白肉際處。

操作:手指按壓穴位,力度以有強烈酸脹感為度,力量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每穴持續3~5分鐘。每天1次。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7種可以止咳的水果,收藏給你的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