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據介紹,中國符合WHO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中。

通俗地說,就是這70%的人通常沒有明顯的疾病,但是經常疲勞乏力,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自覺很累。這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上班族”的“通病”之一。

雖然知道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但是很多時候還是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是因為這種健康焦慮,導致我們特別容易相信別人口中的“養生常識”,而忘記去求證事情的真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些“養生常識”,大多都是我們聽別人說過的。但真的可信嗎?

血管垃圾不清,會造成血栓?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血管裡面有垃圾,如果不及時清理,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百病纏身。”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血管裡面本就沒有所謂的“垃圾”、“毒素”,有的只是人體正常的“代謝廢物”,比如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酚類等。正常情況下,它們會隨著血液運輸到特定的排洩器官,最終排出體外。平時適當多喝水,增加排尿,就可以幫助代謝廢物加速清理。

每天1萬步,活過100歲?

這一點我們之前就說過了,過量運動會造成慢性關節損傷,對肌肉、骨骼等也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朱敬先醫生說:“日行萬步口號提出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以此增加福斯的運動總量以及活躍程度,但是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或者存在潛在損害的風險。”

網上很多關於運動過度導致膝關節損傷的案例。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介紹,人類身體活動每天最好6000步。

飯菜要趁熱吃,對腸胃更好?

很多人以為趁熱吃是在保護腸胃,其實並不是。

早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不僅是熱飲,還有飯食、火鍋等熱食也有同樣的風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別食物溫度是否達到65℃,很簡單,等到嘴感覺不燙的時候再下肚。

換季輸液通血管,安全過冬?

每到換季,就有一批老年人到醫院靠輸液通血管。特別是冬天來了,氣溫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機率增加,很多中老年人認為輸液可以降低發病風險。但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雖然輸液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擴張血管、改善腦部供血的作用,但這隻有發病時相關藥物才會起到作用。而且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對腦卒中後,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的科學臨床對比研究。盲目輸液反而可能引起心衰、藥物過敏反應等情況,從而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按摩乳房,通乳腺去結節?

乳腺結節有多種型別,如炎症性結節、增生性結節、腫瘤性結節等。乳房按摩只對增生性結節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不能完全消除結節。而炎症性結節和腫瘤性結節是不能做按摩的。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乳腺外科主任任林紅表示,一些女性相信通過按摩乳房可以讓包塊減少甚至消失,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病灶經過雌性激素精油刺激,藉助外界按摩的推力,將會向周圍擴散,加速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

按摩淋巴可以排毒?

很多美容養生會所都有“淋巴排毒”的專案,聲稱按摩淋巴可以起到排毒治病的療效。其實目前中國的衛生監督部門沒有審批過一項“淋巴排毒”的技術。所謂淋巴排毒,根本就沒有科學依據。

就西醫觀點,淋巴按摩頂多增加淋巴液的迴流,讓迴圈順暢,身體的廢物是在體內的器官(例如肝臟和腎臟)中進行代謝排出,淋巴本身沒有解毒或排毒的功能。

多吃紅棗紅糖,可以補血?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的監測資料,紅糖中高達96.6%的成分是糖類,鐵元素含量微乎其微,想用紅糖補血基本上是不靠譜的。

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它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 但其實紅棗本身的鐵含量也並不高。中國食物成分表中記載,100g幹棗中的鐵含量大概是2mg,100g鮮棗中鐵含量只有1.2mg,而100g豬肝中卻含有22.6mg的鐵。

真正補鐵的食物有:包括豬肉、羊肉、牛肉在內的紅色的肉,動物血和動物肝臟等。維生素C在補鐵過程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所以建議在補血的同時補充維生素C。日常生活中忌過量飲茶和咖啡,因為其中的多酚類物質會抑制鐵的吸收。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

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即不飲酒才是最健康的方式。酒精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個疾病都有直接的聯絡。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中做出一個統計,大量飲酒的實驗者相比不飲酒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酒精帶來的任何健康益處都會被其毒性作用所蓋過,所謂的安全飲酒量,是不存在的。

都說疾病來源於生活,我們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一點,自律一點,多看看,多學學,增強健康意識。但是網上這些鋪天蓋地的“養生知識”,不但沒有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改變,反而還造成了更多的健康焦慮和意識誤區。

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加強健康意識,積累健康常識,才能不被這些所謂的“養生指南”所誤導。摒棄那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加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也要多關注身邊的人,避免他們也走入誤區。

【參考資料】

【1】 《人民政協報》2019-10-23期06版

【2】 《中國青年報》2019年07月12日03版

【3】 http://m.people.cn/n4/2018/1012/c167-11726702.html

【4】https://www.who.int/zh/home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友能靠喝豆漿補鈣嗎?豆漿能不能取代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