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養生其實就是養陽氣。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陽氣足,則臟腑功能好,陽氣不足,臟腑功能就問題多多。陽氣耗盡,生命也就消失。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時刻提醒著我們陽氣的重要性!

但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在耗損著自身陽氣,導致疾病纏身。

很多時間我們總想著補陽氣,實際上最好的補,先從減少損耗開始!

這6種行為最耗傷陽氣

下面傷陽氣的行為,你佔了幾條?

1.非時作息,陽不歸根

中醫認為最佳的睡眠時間為“亥子醜”三個時辰(晚上9:00—凌晨3:00),這六個小時相當於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對生命來說就是歸根,對常人來說歸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

現在別說晚上9點睡覺了,就是10點、11點的都很少,12點、1點睡覺反而是現代很多人的正常睡眠時間。

陽氣當入不入,就不叫“因時之序”,而是“非時”。作息非時就不能讓陽氣歸根來複,人為地耗損陽氣。

2.嗜食寒涼,吃肉太多

現代人嗜食生冷水果,喝冷飲之風流行,這些都會嚴重損害脾胃陽氣,尤其在夏季人體陽氣外散,胃腸反而呈虛寒狀態,以生冷食物冷飲來解暑,則是犯了“虛虛實實”之誤,脾陽受損則運化不利。

肉吃多了,如果化不掉,會損傷脾胃,阻塞經絡血脈,遏制陽氣在人體中的正常執行。《黃帝內經》講:“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

延伸到飲食上:吃進去的食物能運化開就是營養,就能養生;運化不開就是毒。

3.工作煩勞,陽氣外張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很多人不僅夜以繼日地工作,而且心情很煩、心理壓力很大。

“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應該回歸本位。一煩勞陽氣就不能歸位,就會慢慢耗散。

同時,《黃帝內經》講:“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現代人競爭壓力大,但心性修養普遍較差,負面的心理及情緒很容易在內心產生、纏繞,極損人身陽氣。

4.運動不當,反傷陽氣

“動能生陽,也能耗陽”,其實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於陽氣尚足但氣血不暢之人,或為飲食厚膩,或為久坐不動,或為思慮過度,但絕不適合於氣血大虧之人,因為虛人陽氣固攝的功能不足,運動後陽氣耗散致陽氣更虛。

另外,運動屬生髮,應該是春夏白晝之事,而現在很多人都是晚上運動健身,看似彌補了白日的運動不足,其實是違反了“生長收藏”之序。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要“無擾乎陽”、“無洩面板”,冬季大量運動出汗影響了陽氣的收藏。

5.房事不節,腎陽虧損

房事不節使人的腎精虧虛,精虧則難於固攝陽氣,導致腎陽虧損,表現為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瀉、雙目無神、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寒痛經等。

6.濫用抗生素,苦寒攻伐陽氣

濫用抗生素問題中國現在很嚴重,而抗生素從中醫性味去分析,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陽氣。

2種方法最養陽

中醫認為“人到四十,陽氣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補,五十受苦”的說法。

隨著歲數增大,陽氣生髮很困難,陽氣越來越少,疾病也就越來越多,那麼如何補充陽氣呢?

1.最簡單:晒太陽

人真正的健康,要讓陽氣充足,四肢溫暖,精神矍鑠,身體必須具備強大的蒸騰氣化能力。

晒太陽可以讓血管中的血液,淋巴里的水液,經絡中的能量處於高溫氣態的狀態,讓人充盈飽滿起來。

晒太陽在中醫裡被稱為“天灸”,是老天給我們做艾灸。

一般晒太陽的時間最好選在上午10-11點之間,此時Sunny比較充足,光線也比較柔和。晒太陽的效果最好。

晒太陽的時間長短可因人而異同,中青年每次1-2小時,老年人晒30分鐘左右即可。

2.最省錢:按4穴

穴位按摩可以幫助激發體內陽氣,增強體質,尤其是寒冷的冬季,特別適合老年人。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腧穴,臨床用於治療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頸項痠痛等症狀。

關元穴:任脈要穴,臨床用於治療怕冷、尿頻、小腹冷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腎俞穴: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臨床上用於治療腰膝痠軟、夜尿頻數、眼花、耳鳴等症狀。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腧穴,臨床上用於治療失眠、胸悶、心悸、手掌多汗等症狀。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友有好轉但別亂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