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光是一種文化,更是對身體健康的一種調養方式,對於腎病患者來說,飲食就更顯得重要了。因此,大家要重視腎病飲食的科學合理性,這不失是一種有效的腎病療法。
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上的調理,因為錯誤的飲食習慣容易讓病情惡化。
那麼,腎病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哪些呢?
誤區一: 無蛋白飲食
臨床上一般腎病患者多以“低脂低脂低優質蛋白”飲食結構為主,但需要注意的是,腎病飲食結構中的低蛋白是低優質(動物)蛋白,並不是無蛋白,可有些患者過於極端嚴謹,被診斷為腎病後就開始控制蛋白飲食,走向平時只吃素,不吃肉的誤區,希望憑藉“無蛋白飲食”來控制好病情。
可是結果卻往往相反,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營養不良也接踵而至,低蛋白血癥、貧血、免疫力低下、感染等症狀的發生率大幅增加,身體也越來越虛弱。所以“無蛋白”只吃素不吃肉的做法並不科學,也不提倡。
誤區二:高蛋白飲食能補充尿中流失的蛋白
有些患者認為慢性腎病流失大量尿蛋白,於是求助於飲食,各種高蛋白食物接踵而至,以求補充尿蛋白的流失。結果蛋白攝入過多,反而加重了腎臟負擔,促進了腎功能的惡化。
所以對於腎臟病患者而言(除了透析、腎病綜合徵蛋白過低的患者需高蛋白飲食外),一般患者為了降低血尿素生成,減輕腎臟負擔,還是主張用低蛋白飲食治療。
誤區三:動物類食品對腎病影響大
有些患者認為雞蛋、牛奶、瘦肉等動物類食品含蛋白高,怕吃了影響病情,得病後就一點不敢吃,而米麵等糧食作物卻不用控制,其實對於腎病患者而言,雞蛋、牛奶、瘦肉等動物類食品所含蛋白屬於優質蛋白,適當攝入更有利於機體吸收利用,也不會加重腎臟負擔。
而米麵等糧食作物雖含蛋白量不算太高,但所含蛋白屬於植物蛋白,其機體吸收利用率較動物蛋白低,過多攝入一樣會給腎臟帶來影響。所以動物類食品還應根據病情適當進食,而糧食類主食也不要無限制攝入,保證正常機體需要量即可,當然也可用低蛋白大米/麵粉、麥澱粉食物等含蛋白較低或微量的植物類食品替代部分主食。
腎病患者飲食方面避免走進誤區,注意生活中的調理,積極的預防感染。導致腎病治療起來非常困難的因素和感染有很大關係,感染會讓心臟裡面的炎症反應變得異常活躍,越是活躍產生的毒素就會越多,增加了腎臟負擔,破壞了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