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皮肉絡筋骨脈”,中醫形體病注重辨別疾病層次,本文介紹經筋斷病,從黃帝內經發掘經筋束骨利關節作用,到深入精研其臨床效用,以推經筋治足跟痛為例,為醫者詮釋經筋療病殊勝效力。

一、經筋為什麼能斷病

經筋是經絡的組成部分之一,無論是六經辨證、臟腑辨證還是經絡辨證,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中醫臨床工作中,經筋理論並未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原因在於我們對於證候框架以及經筋在證候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對經筋理論的診療技術沒有很好的掌握。筆者不揣淺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的思考,論述如下,以期拋磚引玉之見。

經筋是經脈之氣輸佈於筋肉骨節的體系,是獨立的經絡系統。其循行分佈均起始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骨骼部,走向於軀幹頭面。經筋大部分行於體表,不入內臟。陽筋分佈於項背和四肢外側,陰筋分佈於胸腹和四肢內側。

《素問·痿論》曰:“宗筋主束骨利關節者也。”經筋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的作用。它對於人體解剖結構和運動功能起到了重要的維持作用。因此,在調理很多運動系統疾病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經筋的異常變化來診斷和調理疾病。如痺證、轉筋等,在經筋所循的部位均可以找到相應的病證反應點,或小的筋結,或大的經筋隆起或陷下,從而在區域性採用鍼灸或推拿的方法進行調理。正如《靈樞·經筋》所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

經筋診斷觸手可及

經筋作為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歸屬於經絡系統。《靈樞·海論》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因此,經絡系統在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之間起著重要的聯絡溝通作用。經筋主要聯絡的是人體的筋肉、關節與骨骼。

經筋系統佈於人體的皮下,病則或高起,或陷下,或聚而成結,均可以觸手可及。如果在辨證論治中輔以經筋的診斷,則證候診斷的準確性將大大提高。而對於經筋的異常反應點,我們可以針之、推之、循之、導之,使之歸於正常,這本身也是從經筋的層面對證候進行干預和調理,又可以增強臨床調理的效果。

二、推經筋治足跟痛

足跟痛常見於兩種情況,一種是骨跟骨刺,一種是足跟內外兩側的筋翻。前者很多人都聽說過,而後一種,知道的人不多,儘管用過很多方法,也只是短期內緩解疼痛,仍解決不了復發的問題。其實,筋翻時需要將筋合槽,這不但是解決疼痛的根本,也是避免復發的條件之一。

足跟內外兩側的筋是以腳踝為圓心向後、向下,成面狀分佈的。這片區域沒有與經筋類似的經脈、筋肉、血管,摸經筋比較方便。足部健康的人推這片區域的經筋是不疼的,筋翻後稍用力推就疼痛難忍。

那麼,找到經筋後怎麼來推呢?

一般情況下,足跟痛是經筋向足踝的方向翻了。調理時,是以足踝為圓心,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以畫圈的方式向外推,把筋推“回槽”,只要摸不到條索,就證明筋“回槽”了。筋翻的問題就解決了,疼痛也就消失了。

由於足跟部的經筋比較硬,調理時也很疼,可以分次調理。若疼痛較重,可用250克白醋與100克白朮同煮,取藥汁泡腳半小時。但此方只有減輕疼痛的作用,並不能改變經筋走向,所以仍須堅持推筋至不痛為止,方能解決復發問題。

當然,根治足跟痛非常難,隨著年齡的增大,筋縮、骨髓空虛很容易引起再次筋翻,復發足跟痛。因此,強筋強骨,適量活動,多方配合才是根本。以上就是運用中醫經筋理論調理足跟痛的方法,您學會了嗎?對於足跟痛您還有別的方法進行調理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將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中醫推拿同行們,共建綠色健康健全的中醫推拿行業。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科普|冬季到來風溼骨病進入高發,這份防治攻略趕緊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