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00年,在歷史書上也許只是一頁紙的厚度;但是,對於一個人而言,100年,卻是堆滿了歲月的滄桑痕跡。張天福,一位活到了108歲的高齡老人,他的一生與茶為伴,耳不聾,眼不花,一日不離茶葉,三句不離“茶經”,被稱為“茶學界泰斗”!

2017年6 月 4 日,中國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去世了,享年 108 歲,本文僅此紀念張天福先生。

與茶結緣

1910年8月18日,張天福出生於上海一個名醫世家。翌年,父母帶著他遷回故鄉福州,並開辦了遂生堂西醫局。從小,張天福就在滿是藥味的西醫局裡長大,父母也常常讓他攻讀一些相關的醫藥書籍,希望他長大後繼承祖業,但張天福偏偏不愛看枯燥無味的病理書。

一次,家裡來客人了。父親張紹堯讓張天福去拿茶葉沏茶,哪知家裡茶葉用完了。於是,父親在藥櫃裡拿了鐵皮石斛用來泡茶。當杯中的茶傳來陣陣清香,呆在一旁的小張天福驚呆了。他從沒想到有些藥材居然可以用來泡茶!他偷偷嚐了一口,味甘而淡,香極了。

此後,張天福就總、央求父親教他泡茶的知識。張紹堯也酷愛茶,見兒子這麼上心,於是就講授了一些茶知識,張天福是百聽不厭。

平日裡,他還特別喜歡攻讀茶藝書籍。後來,只要家裡來客人,張天福就會迎上去:“我來給您泡茶。”不少人見狀誇讚張天福懂禮貌,張父總是笑而不語,因為他知道,兒子掉到“茶”坑裡去了,正拿著客人當實驗品呢!

中學畢業後,此時思想漸熟的張天福看到了家鄉福建三大特產之一的茶葉衰敗不堪,決心報考農校,發揚茶文化。

1929年,他先在福建協和大學修完一年的基礎課程後,轉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深造。那段時間,他大量研讀有關茶的書籍。古書曾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可見茶葉的功效堪比草藥。他還了解到,有許多少數民族在很早之前就把茶葉作為野菜食用。不僅如此,早在1662年,大英帝國的凱瑟琳王后從葡萄牙把中國茶帶到英國後,英國從此就盛行飲茶之風。可見茶葉不僅是中國人喜歡,連西方國家也受之若飴。這些研究發現,讓本就喜愛茶文化的張天福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

1932年,張天福順利的獲得了農學學士學位,為了更好的學習茶文化,他決定遠渡日本,了解日本茶文化。

在日本,張天福廣交朋友,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品茶論茶。久而久之,他發現日本的茶文化和中國的茶文化有很大不同。日本茶道講究的是內在的精神修養,所追求的是極度專注、寧靜、肅穆的氣氛和情緒。長期喝茶,能讓人變得平和,對修身養性有極佳的效果。在日本那幾年,張天福不僅領悟了日本茶道的精髓,自己的性格和脾氣也變得更加淡定和平易近人了。

1952年,他留學回來後,創辦了茶廠。正當他全心投入想大幹一場時,卻遭遇了文革。此後23年時年,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昔日的榮光也煙消雲散,身邊的朋友對他避之不及。唯有茶常伴左右,即使在最苦最難的時候,他都不忘撒幾片大葉子,為自己泡上一杯粗茶。

與茶相伴

直到1970年,退休後的張天福才過上怡然自得生活,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茶上。從研讀茶書,到品評不同茶,沉浸在茶的世界裡,樂此不疲。

隨著張天福的名氣越來越大,外界給他冠上茶界泰斗的稱號。於是各種茶王比賽,茶藝評比等茶事活動紛至沓來,作為評委他不得不頻頻參加。隨著曝光率越來越高,慕名來找張天福品茶論茶的茶友也越來越多。

為了迎接四方來客,張天福特意在家裡設定了個別致高雅的私人評茶室。每天排隊來拜訪張天福的人可謂絡繹不絕,可張天福卻規定每天只見一個人。因為茶道講究慢慢品,傳授茶藝切不可心急。

一次,張天福正在接待一位來自安徽的客人。哪知中途來了位上海富豪,說自己來一趟不易,想要先插個隊安排一下。不僅如此,還拿出頂級大紅袍作為見面禮。張天福氣定神閒,依舊拒絕富豪。在他眼裡,來著即是客,沒有貴賤之分,大家都是奔著愛茶而來。

時間長了,張天福不以貧富待人的態度廣為流傳。隨之來找他品茶的人也越來越多。張天福也漸漸發現,真正的高手總是隱藏在民間。在與這些人的交談中,張天福快樂不已,不僅生活更充實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也更豐富了。

張天福也愛四處旅遊,但他從不去那些名勝之地,去的都是茶裡故鄉。在浙江杭州的龍井村,他親自用跑虎水沖泡產於獅峰的龍井;在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他在當地茶民的手裡品嚐著著名的洞庭碧螺春;在閩南安溪,他用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著上好的鐵觀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

山巒之間,當溫暖的Sunny照射在矮矮的山坡上,滿眼彌望的是一片碧綠的茶叢,從幽靜的山谷裡時而傳來一兩聲鳥鳴,澄清的溪水日夜流淌著映出白雲藍天,清新的微風使人心曠神怡。每當這時,張天福就會情不自禁閉上眼,呼吸一口帶有茶香的空氣,心裡默默感嘆:“踏遍青山人未老!”在茶的陪伴中,張天福倍覺神清氣爽。

常年與茶相伴,張天福也萌生出想開闢一塊自己的種茶之地。經過四處找尋,在2012年,張天福來到福建洞宮山,這裡海拔千米,千年未經汙染,有著中國難得的純淨。張天福還發現這裡雨量充足,晝夜溫差大,漫射光多,是茶葉生長地絕佳之處。不僅如此,經過調查取樣,這裡的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鋅硒,若把茶葉種在這裡,還具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很快,在張天福的籌備下,生生態茶場應運而生。

這樣一來,張天福更忙了。迴歸農耕生活的他,每天都會早早起來去茶園裡巡視一番,他不允許施化肥和化學農藥,以昂貴的印尼黑豇豆與粘蟲板代替。張天福認為,只要能做出真正的好茶,是應該不惜代價的。令他想不到的是,即使價格昂貴,他茶園裡產的茶仍舊供應不求。

大半輩子與茶結行的張天福,也許正因為他的內心世界無比充實,雖已百歲,但他仍舊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見愛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張天福也常常開一些關於茶的講座,宣傳喝茶的好處,諸如安神醒腦、清心明目、消渴解暑等等。許多老人聽後,仍有不少疑問,質問喝茶養生是不是真的管用?每當此時,張天福就會笑著說:“你看我這麼一把年齡,連老人斑都沒有,你說有沒有作用?”張天福的話逗得那些花甲老人們哈哈大笑。此後,不少老人受到張天福的影響,戒掉了那些華而不實的保健品,改為喝茶養生了。

以茶修道

一個人的健康長壽,並不僅僅依靠身體機能,更需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對於張天福來說,茶不僅有益於身體,更有助於他為人處世的修道。

在張天福眼中,茶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如果只懂品茗技巧,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那麼算不得真正意義的“品茶”。一次,張天福參加一場全國性質的茶事比賽,其中一位參賽選手的品茗技巧十分嫻熟,最後在猜茶這一環節也獲得了極高的分數。在場幾乎所有的專家都給出了很好的評價,可輪到張天福,他卻擺擺手,說道:“對於這個人,我不予評價!”事後,不少人非議張天福,說他裝清高,而張天福卻說:“一個會隨意浪費茶的人,即便有再高的技巧,也沒有茶品!”原來,細心的張天福注意到這名選手將沒喝完的殘茶直接隨手潑在了地上!

無論是千金難買二兩的大紅袍,還是殘渣未除的低廉粗茶,每一片茶葉所泡出的每一滴茶都應該被珍惜,因為“茶道”都是無價的。

對於茶葉,張天福從來都不挑剔,通常別人送他什麼茶他就喝什麼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黃山毛峰、廬山雲霧……一天他要喝上好幾種。

然而,無論貴則西湖龍井,還是廉至普通的黑毛茶,每一杯茶,張天福都會親自精心泡製。而“儉”這個字,也成為了張天福一直倡導的茶禮四字中的第一個字。

有人常說:“好茶必須配好壺”。可張天福這位在茶界鼎鼎有名的大師卻不這樣看。

張天福97歲大壽時,有客人特意設計製作了一個“泰斗壺”送給他當做壽禮。沒過多久,在一場拍賣會上,這個“泰斗壺”拍賣到了19800元成交。不少人得知這個訊息都目瞪口呆,紛紛替張天福惋惜。“張老啊,您又不缺錢,何必呢?”“這‘泰斗壺’可是您在茶學界的一個榮譽,您怎麼捨得呀”……類似的話不絕於耳。

可張天福淡然一笑,“茶於我來說,不過是油鹽醬醋般平常生活的必需品,沒有講究的必要。有茶喝就行,用什麼泡都一樣!”許多人為了奉承張天福,常常好茶好壺地送他,可爽朗的張天福從來都不講究這些東西價值多少錢,有時一時興起就拿起來順手送人了,權當禮尚往來。

品茶即是修道。平和的心態,一片片茶尖或者茶葉在熱騰騰的水裡起起伏伏,彷彿就像人生一般,最終沉澱下來,歸於平靜。

張天福一生都堅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練“國粹”,再聽一段新聞廣播或瀏覽報紙,接著進早膳,然後又邁著矯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項茶事活動。為了宣傳茶文化,他常常身體力行,為人們提供一個安靜祥和的空間,藝、以清香的茶葉、優雅的琴聲、高雅的茶藝表演,讓許許多多的茶人、茶友以及茶葉愛好者聚會在一起品茗敘舊,交流心得體會。

周作人先生論說茶道時曾寫道:“茶道,稱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張天福已經將茶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在飲茶品茶中修養身心,體悟人生。而這位將近百歲的老人早已洞徹人生,而將一盅茶的品評昇華到了一個崇高的境界!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如何做好甲亢的日常保健?注意這6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