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季,主要是因氣溫變大大,血管易受到刺激,進而引發腦血管疾病類的發生,最為常見的就是中風。
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上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前者又稱為腦梗塞,佔中風的70-80%,後者為腦溢血,佔中風的20%左右。
不論是哪種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生,就有較高的致死率。很多患者即便有幸活下來,也可能會有後遺症,從而影響生活品質。
入冬後,為何腦血管發病多?
第一:冬季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
寒冷的天氣會使身體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增加,從而血液粘稠度增高;同時,寒冷會促使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會加速血栓的形成。一旦形成血栓,就容易堵塞腦血管,這樣就容易出現中風。
第二:冬季血壓升高,比較不穩定
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在寒冷的環境中,末梢血管會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對動脈硬化者來說,血壓升高會更為明顯,血壓變得不穩定,這都可能會引發中風。對高血壓者來說,冬季是一年裡中風最高發的季節。臨床統計顯示,溫度越低,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病率就越高。
提醒:血壓高的人早起後,少做3件事!
1、起床時太猛
早上起床時,人的身體還沒完全甦醒,器官也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而血液流動較慢,血液比較粘稠,這時候,早上醒後,若起床過猛,很容易因體位的變化導致血壓變化。
如果血壓突然升高,很容易誘發腦血管出血,尤其是有“血壓晨峰”現象的患者,更應注意。
2、排便時太用力
很多人在起床後有排便的想法,這時排便是挺正常的事,但身體處於沒有完全醒來的狀態,血液比較粘稠,排便時最好不要太用力,避免腹壓增大,使血壓驟升,增加腦血管疾病的意外。
3、起床後不喝水
經過一宿的代謝後,身體流失比較多的水分,血液變得比較粘稠,血壓偏高,若這時不喝水,容易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對血壓控制不利,甚至會增加中風的發生。
入冬後,控制好血壓,預防腦血管疾病,做好3件事!
第一:防寒保暖
入冬後,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引起血壓波動,所以,對高血壓者,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頭部,出門帶上帽子,避免腦血管受寒而劇烈收縮引起中風。
第二:調理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多以食療的方法為好,其副作用也少。在中醫典籍記載,蕎麥、桑葉是降血壓食材,沿用《本草綱目》中的降血壓食療方完善升級,提取蕎麥、桑葉,以及決明子、菊花、枸杞等食材中的有效物質,結合益生菌發酵得出的蕎子霜桑酵液,經過發酵減輕了食材中的副作用成分相比傳統的熬、泡、煮等工藝,吸收利用率會更高。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可以幫助血管減輕硬化以及動脈斑塊,促進血管壁平滑,恢復血管彈性,從而平穩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第三:樂觀情緒
情緒對血壓的影響也很大,如焦慮、緊張和激動等,易使血壓波動,可能誘發中風。對高血壓者來說,平時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