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以突然或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及鼻塞為主要特徵,是因全身、區域性炎症或職業環境等因素引起的以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炎失治、誤治,遷延不愈,而成慢性過敏性鼻炎,或者對過敏原過度敏感導致的,嚴重者可引起頭痛頭昏、呼吸不暢、嗅覺失靈、記憶減退,一般病程較長,容易反覆發作。
辨治方藥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鼻鼽”、“鼻嚏”範疇。其病因為外感寒熱之邪,傷於皮毛,肺氣不利,壅塞鼻竅,傷蝕肌膜。因肺開竅於鼻,肺和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若氣虛衛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襲,化熱鬱於肺,邪熱循經上薰於鼻,邪滯鼻竅,久戀不去;或脾氣虛弱,溼濁不化,滯留鼻道,壅阻脈絡,氣血執行不暢而致鼻腔受邪,邪滯鼻竅而發病。劉啟廷教授認為本病的病機關鍵為正虛邪滯,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是發病的根本,故治療強調以扶正祛邪為基本大法,在扶正固本的基礎上,針對區域性對症用藥,其經驗方益氣通竅湯經臨床驗證,對慢性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期有治療作用、緩解期有預防作用。
組成:黃芪,焦白朮,防風,蒼耳子,辛夷,鵝不食草,桔梗,陳皮,甘草。
功用:益氣固表,通竇化濁。
組方依據:本病多見於秋冬季節,因外感風寒、失治誤治,病久遷延而成,患者經常出現鼻癢、鼻塞、噴嚏連連、鼻流清涕,可伴見嗅覺減退,呼吸不暢,或伴見頭痛昏脹,體倦乏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病因為久病氣虛,肺失宣肅,外邪乘虛侵襲,引動伏邪,化溼生熱,痰濁壅滯。治宜健脾益氣,補肺固表,通竇化濁。
方中以玉屏風散為主,補脾實衛,益氣固表,其中黃芪為補氣要藥,於內可大補脾肺之氣,於外則固護衛外之氣,白朮補氣健脾,更助黃芪加強益氣固表之功,防風走表而散風邪,且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藥理實驗表明,玉屏風散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對於慢性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具有西醫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蒼耳子、辛夷、鵝不食草被譽為通鼻竅之要藥,辛夷通九竅,散風熱,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頭腦;蒼耳子疏風散溼,上通腦頂,外達面板;鵝不食草祛風散寒,通利鼻竅,三藥合用,宣通化濁,解毒消腫,無論急、慢性鼻炎皆可配伍應用。桔梗、陳皮通調肺氣,有提壺揭蓋、上通下達之意。甘草性平味甘,補脾潤肺,清熱解毒,調和藥味。諸藥合用,共奏脾氣健旺、肺氣得宣、上通下達、清鼻洩濁之功效。
加減運用:如頭痛明顯者,加川芎、白芷以祛風散寒,燥溼止痛;噴嚏頻發者,加殭蠶、蟬衣以疏風散熱,息風止痙;伴見咽乾、咽痛者,加板藍根、射干以清熱解毒,清咽利喉;伴見寒熱往來者,加柴胡、黃芩以和解表裡,透熱外出;伴見咳嗽、咯痰者,加炙百部、陳皮以潤肺降氣、化痰止咳;伴見大便乾結者,加大黃以通腑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