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為什麼有的胃痛,疏肝理氣之法搞不定?

因為胃痛有虛實之分,屬實者,治以祛邪為主,根據寒凝、食停、氣滯、鬱熱、血瘀、溼熱之不同,分別用溫胃散寒、消食導滯、疏肝理氣、洩熱和胃、活血化瘀、清熱化溼諸法;屬虛者,治以扶正為主,根據虛寒、陰虛之異,分別用溫中益氣、養陰益胃之法。虛實並見者,則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

本文主要聊聊陰虛胃痛怎麼辦:

凡陰虛胃痛,久延不愈,反覆發作,脘部痞脹隱痛,或覺灼熱而痛,噫氣,乾嘔,泛惡,食少乏味,或嘈心如飢而不欲食,或以進食酸味和甜味為舒,口乾,口渴,大便多見乾燥,面白形瘦;苔薄欠潤,或舌幹質紅,苔少無津,脈細或兼弦、兼數而無力,表現輕重不同程度陰虛證候。

陰虛胃痛雖然以胃陰不足為其主要特點,但往往可以發生錯綜兼夾的病理變化,一般常見的兼症有二:

1. 胃陰不足,兼有虛火,此為氣鬱化火,或胃熱內蘊,久而傷陰,亦可在陰虛的基礎上導致火旺。

2. 氣陰兩虛,此為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而致津氣俱虛。

在臟器關係上,則每易與肝相互影響同病,或為肝經氣火久鬱,橫逆犯胃,灼傷胃陰,因肝旺而致胃弱;或因胃虛津傷,肝少滋榮,肝氣乘客於胃;甚則肝陰胃液俱傷,或見肝陰與胃氣兩虛的錯雜情況。

所以,經投甘寒滋養胃陰之法,而胃陰仍然難復,症狀改善不著者,則當採用酸甘化陰法進一步治療。

酸甘化陰法,主要就是將酸味藥與甘寒藥複合配伍,以達到加強養陰生津的目的。

這一療法可以廣泛應用於多種溫病及內傷疾病表現為陰虛的證候,功能滋助五臟之陰,而尤以養胃陰為其特長。

溫病後期恢復階段,某些久患胃病的人,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後期等,往往因胃陰被耗,津液虛少,不能濡潤胃腑,融化水谷,而致胃的受納、腐熟失常,胃氣通降不利,反映出胃陰虛的系列症狀。

此時若予辛香醒脾健胃之劑,不但胃納少無好轉之機,且因藥性燥熱,反而愈益耗傷陰液。

若從其病理表現著眼,採用酸甘化陰治法,每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酸與甘合,不但可以加強養陰的作用,而且還能化陰生津。

因為酸能斂陰生津,甘能益胃滋陰,酸甘配伍,一斂一滋則可兩濟其陰。相互合用,更能促進脾胃生化陰液的功能,即酸得甘助而生陰。

同時由於某些酸味與甘味藥具有“酸先入肝,甘先入脾”的特性,因此,酸甘化陰法尤以養脾胃津液和補肝陰為其特長。

具體地說,酸味藥入肝而能補肝、斂肝,能開胃氣,少用之,每能健胃開食。

甘味藥入脾而能補益脾胃,有甘緩養胃之功,如中虛、肝氣盛而乘胃者,尤當用甘味補脾養胃之品,培中以緩肝;若表現肝氣橫逆或上逆,治療應採用甘味藥以調肝緩急。

對於陰虛胃痛,病涉肝胃兩經,肝胃相互影響同病,須用酸甘復法者,當選用入脾胃和肝經的酸甘類藥,補養肝胃之陰。

根據肝胃兩者病理變化的主次,治療的具體目的要求而有所側重,欲補肝者當用酸味為主,欲緩肝者當用甘味;欲補脾胃則當用甘味為主,欲開胃氣則應佐用酸味之品。

1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養肝的幾種食譜,每天堅持吃效果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