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癌症的發病近年來逐年升高,根據2018年的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的癌症患者達到了1800萬人以上,因此而導致死亡的人數為960萬,對應我國的新發病例是380萬,死亡不到230萬人,從這個資料上看我國新發癌症病人佔了全球的20%以上,也就是說每天我國有1萬人以上被診斷癌症。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

其實,外界環境因素對於癌症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外界環境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那麼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因素是如何導致人體致癌的!

1、細菌因素

細菌因素我們可能最瞭解的就是胃部的腫瘤可能跟幽門螺旋桿菌相關,一般來說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患胃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6倍,為什麼呢?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會反覆破壞胃部的黏膜,導致各種炎症和損傷,胃需要修復,但胃部又是一個容易汙染的環境,再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最終會先出現胃潰瘍,然後持續發展成為胃癌。

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癌外,還有兩種腸道的細菌可能會導致大腸腫瘤的生成。這兩種細菌分別是鬆脆桿菌以及某種特殊的大腸桿菌。有研究發現在家族性大腸息肉病的患者的息肉上,能夠發現一層生活薄膜,而這層薄膜中充滿了這兩種細菌,同樣,如果從普通人身體取出的大腸組織中就很少能發現這兩種細菌。

在對動物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小鼠身體內新增這兩種細菌,那麼就有較大機率出現大腸癌,但如果只給予一種細菌,那麼很少出現大腸癌。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兩種細菌可以穿過大腸的保護層,並且大量繁殖,其中特殊的大腸桿菌會損傷大腸,並且破壞其DNA,而鬆脆桿菌則可以產生毒素配合大腸桿菌傷害大腸的細胞,導致癌變發生。也就是說這兩種細菌如果同時出現就可以協同作用,加快腫瘤的生長。一般來說,普通人大腸很少同時擁有這兩種細菌,所以如果進行檢查時同時發現這兩種細菌,那麼患者就應該屬於高危人群,應該經常接受大腸癌的篩檢。

2、慢性病高血糖因素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高血糖又增加胰臟癌、食道癌、小腸癌、膀胱癌的風險。根據有關醫療機構的統計研究報告中指出,血糖升高每增加5.6mmol/L,就會增加14%患胰臟癌的機率。原因在於高血糖狀態下,血糖會損傷胰腺的細胞,而這種損傷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而在美國和義大利的一些研究中顯示,如果在普通人的食物中增加糖分,比如蔗糖、果糖以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的話,是有可能升高患食道癌、小腸癌、大腸癌和膀胱癌的機率,而且在研究中發現容易出現癌症的人群,普遍攝取蔬菜的量也比較少,所以這似乎跟高血糖預防原則出現驚人的一致。

3、維生素D與5類癌症有關

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聯,最早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有研究團隊發現大腸癌的死亡率在日照偏少的地方比較高,因此提出了一個假說,那就是維生素D充足的人,患上大腸癌死亡的機率偏低。正是有了這個假說,很多醫學研究人員開始研究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透過很多實驗發現,維生素D有促進細胞分化,延緩腫瘤細胞生長,減少腫瘤血管形成的效果。而臨床上目前能夠觀察到的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聯,多集中在大腸直腸癌、乳癌、前列腺癌、肝癌以及胰腺癌等五大類。

自從這個理論被提出來後。許多研究者就試圖研究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從動物實驗中可以發現,維生素D能夠促進細胞的分化、減緩癌細胞的生長、促進細胞的凋亡,以及減少腫瘤血管的形成。臨床上觀察到的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多半是集中在4大類癌症: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以及胰臟癌。最近又發現維生素D和肝癌的發生以及治療有關,尤其是近幾年,多國醫學界發現肝癌的發病跟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關聯性,研究稱血液中有高濃度維生素D 的那群人,患肝癌的風險甚至可減少50%。

4、吸菸因素

吸菸會損傷肺部和血管迴圈系統,這個大家都瞭解,對於癌症來說,肺癌的發病跟吸菸有非常大的關係,其中65%左右的肺癌是因為吸菸導致的,遠高於基因突變。但是吸菸除了大致肺癌外,還有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而且男人的關聯性更大,也就是說吸菸的男性不要每次體檢只重視肺部的檢查,大腸的檢查也是不能少的。

5、肥胖增加患癌風險

我們都知道肥胖跟很多慢性病有關,比如三高等,但現在研究顯示癌症也跟多個癌症有較強的關聯性,201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相關論文表明,肥胖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這十三種癌症分別是:結腸癌,食道癌,腎癌,子宮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因此,美國臨床癌症學會曾警告,肥胖將超過菸草成為最危險的致癌因素。

那麼,為什麼肥胖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呢?雖然目前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醫學研究指認為有兩個原因可能相關:

1、白色脂肪組織容易出現炎性反應,也就是發炎,這時候就可能出現高水平的芳香環轉化酶,而這種酶會增加雌激素的生成。雌激素的水平提升,有可能導致一系列跟其有關的癌症,比如乳腺癌等。

2、肥胖者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比正常人低很多,因此人體的胰腺會製造更多的胰島素。然而,胰島素本身就是一個細胞生長激素,高胰島素有可能促進身體某一部分的細胞異常生長,因而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麼減肥是不是能夠減少癌症的發病率呢?

早年前,曾有實驗比較肥胖者的癌症發生率是否會因為減肥手術而減少。研究發現如果部分女性(大約2000人左右)減肥後,只有3.6%出現癌症(主要是婦科癌症,比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相反地,大約4000名未減肥的肥胖婦女中,有5.8%患了癌症。研究發現,成功減肥後能夠讓婦女減少七成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如果能長期維持標準體重,那麼這個風險還會減少,最終達到八成左右。

不過,也有實驗表明,對於減肥後對癌症的影響來看,只要以前就曾經肥胖過,那麼在減肥後,或多或少還會影響到人體的患癌機率,也就是說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從小就避免自己發胖。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哪些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劉文華院長:這些人群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