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升高的機制較多,大腦皮質下神經遞質濃度增加、活性增強,導致交感神經活性增強可引起血壓升高;腎臟排水、排鈉的能力減弱可引起血壓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被啟用也會引起血壓升高;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也會引起血壓升高;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減弱時也會引起血壓升高。不同的患者血壓升高的機制不同,可能為其一,也可為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多數高血壓患者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使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但部分特殊藥物不僅易升高血壓,還可拮抗降壓藥物的療效,即使給予了三種降壓藥,也很難將血壓降至目標範圍,並因此發展為難治性高血壓,給高血壓的治療帶來了不少困擾。
難治性高血壓是指使用了三種降壓藥,在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降壓藥足量、使用了包括利尿劑在內的方案下,治療四周後血壓依然不能達標,或需要使用四種降壓藥才能使血壓達標的高血壓患者。引起難治性高血壓的原因眾多,如繼發性高血壓由於病因未除,血壓可呈進行性升高或反覆波動;未堅持服藥的患者血壓也很難控制達標;降壓藥組合不合理,不能充分發揮聯合用藥的優勢,也不易將血壓降至目標範圍;不良生活方式未改變,依然存在高鹽飲食、肥胖、長期焦慮、長期失眠等情況,均可增加降壓治療難度。其中,部分藥物可拮抗降壓療效,也是導致難治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常見易升高血壓的藥物主要有部分中草藥製劑、部分降糖藥、部分激素類藥物、部分中樞神經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等。
中藥種類眾多,對血壓影響較大的中藥製劑主要為甘草類、麻黃素類中藥,如甘草酸二胺注射液、麻黃素滴鼻液等。甘草類製劑通過增加鹽皮質激素釋放,增加水、鈉瀦留來升高血壓;麻黃素類製劑通過促進神經遞質的釋放、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升高血壓。
多數降糖藥不會對血壓產生負面影響,但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如羅格列酮、吡格列酮,通過增加水、鈉瀦留也可引起血壓升高,不僅如此,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還可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嚴重心衰竭的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
激素類藥物也易引起血壓升高,大家比較熟悉的避孕藥,通過產生水鈉瀦留、啟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引起胰島素抵抗等,升高血壓;部分患者使用的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鬆、強的鬆、地塞米松等也可引起血壓升高;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服用的甲狀腺素通過興奮交感神經,也易升高血壓。
中樞神經類藥物也會引起血壓升高。手術過程中使用的麻醉藥,抗震顫麻痺的左旋多巴,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鹼等,通過興奮交感神經可升高血壓。有過手術經歷的患者都比較清楚,麻醉前必須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否則麻醉師不予以麻醉,原因就在於麻醉藥可能加重高血壓。
非甾體類抗炎藥使用比較廣泛,諸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吲哚美辛、布洛芬、塞來昔布、保泰鬆等藥物,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這類藥物通過引起水鈉瀦留、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升高血壓,同時可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傷損傷,因此高血壓患者不宜長期服用抗炎止痛藥。
其它藥物如抗結核藥物的異煙肼,抗菌藥物中的呋喃唑酮、酮康唑,腎性貧血患者使用的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環孢素A、他克莫司等藥物,可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引起血壓升高,同時可增加降壓治療難度。
若血壓升高由藥物所致,該怎麼辦呢?首先應明確能否停藥,若停藥不會產生不良影響,首選停藥。如經常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可通過屏障避孕法,即使用避孕套避孕,可減輕對血壓的影響;長期使用甘草類、麻黃素類製劑的患者,可更換為對血壓影響較小的藥物;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儘量避開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可選擇二甲雙胍、磺脲類、格列奈類、胰島素等降糖製劑,以減輕水鈉瀦留,降低降壓難度;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但也存在濫用的情況,如部分感冒的患者也會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緩解症狀,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因藥物濫用引起難治性高血壓。
通過停藥或更換藥物可減輕對血壓的影響,但部分藥物無法停用,如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抗結核藥物,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等,一旦停藥,可能會使病情加重,嚴重程度甚至會超過對血壓的影響,這部分患者該怎麼辦呢?藥物降壓治療。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為水鈉瀦留,通過應用利尿劑、普利或沙坦類降壓藥,促進水鈉排洩,從而可降低血壓;長期使用雌激素的患者,血壓升高與水鈉瀦留、RASS系統被啟用、胰島素抵抗有關,使用利尿劑促進水鈉排洩、普利或沙坦類藥物抑制RASS系統活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利於降血壓;已經進展為難治性高血壓的患者必要時可增加第四種降壓藥,增加血壓達標率。
綜上,部分藥物通過不同的升壓機制,不僅可升高血壓,還可拮抗降壓藥物的療效,增加降壓難度並發展為難治性高血壓,主要有甘草類、麻黃素類中藥製劑,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激素類藥物,中樞神經系統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等。由藥物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藥物性高血壓,能停藥或更換藥物者,通過停藥或更換藥物可減輕對血壓的影響;不能停藥者,通過合理使用降壓藥物也可增加血壓達標率,降低降壓難度。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