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的旱地裡經常能看到一種植物,它植株直立,高約60-150釐米,葉子長約10釐米。它結出的果實像小小的燈籠,一顆一顆地直立在葉子根部,在這個像“燈籠”一樣的果實裡面,有很多一粒一粒的小顆粒。這個植物就是芝麻。
芝麻又稱為胡麻,常見的芝麻按顏色分為黑芝麻和白芝麻。白色的芝麻通常用於製作糕點,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餅乾上面會有一些白芝麻。而黑芝麻通常用來榨油和藥用。有研究表明黑芝麻種子含脂肪可達50%,油中又富含亞油酸,亞油酸在油中的含量約佔37%。芝麻營養價值很高,人們常常食用黑芝麻,認為黑芝麻對腎臟有益。
表1 白芝麻和黑芝麻營養成分對比(每100克)
通過營養成分對比,每100克樣品裡面含有的維生素E和鉀的含量,黑芝麻遠高於白芝麻。
我很喜歡芝麻,也常常食用芝麻。在吃芝麻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食用芝麻後容易腹瀉,這是因為芝麻含油量太高,導致了滑腸。“含油大,導致滑腸”是所有含油量高的作物在食用後通常會出現的現象,比如花生吃多了也易腹瀉。
我在閱讀時,看到《抱朴子》中記載了九蒸九晒製作黑芝麻丸,我很高興,也按照書中的記載自己動手做了一遍黑芝麻丸。我的製作過程如下:
(1)把買回來的黑芝麻洗乾淨,瀝乾水,晒乾;
(2)把晒乾的黑芝麻用棉布包好,放在竹蒸籠裡面蒸3個小時,蒸完後,把竹蒸籠上蓋去掉,讓黑芝麻冷卻下來,然後攤在簸箕上,放到太陽底下晒乾;
(3)晒乾後把黑芝麻放在大臉盆裡,加適量水,用手來回搓黑芝麻,這時可以發現芝麻殼會脫除,把上層芝麻殼倒出,把水瀝乾,然後用棉布包好,放到竹蒸籠上,準備蒸黑芝麻。
(4)重複步驟(2)和(3)。
我實際只蒸晒了四次,因為期間天氣下雨,陰雨天黑芝麻沒法晒乾,就沒法再次蒸黑芝麻了。
(5)蒸好的黑芝麻晒乾後,在鍋裡炒香,然後冷卻到常溫
(6)把炒香的黑芝麻打粉。
打粉時發現芝麻含油還是太高了,打粉機裡面都是溼溼的,那些液體是芝麻油。
(7)煉製白蜜
(8)將打好粉的黑芝麻和蜂蜜按照重量來混合(黑芝麻:白蜜約為3:2),最後做成黑芝麻丸。
這樣經過了接近半個月,我才做成了黑芝麻丸。因為天氣原因,我沒有做成九蒸九晒黑芝麻丸,我做的黑芝麻丸只蒸晒了四次,可以說是“四蒸四晒黑芝麻丸”了。通過自己動手做黑芝麻丸,我發現真正要做九蒸九晒黑芝麻丸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天時和地利”。
所謂“天時”就是要天氣連續晴朗,室外溫度高,才能快速把黑芝麻晒乾,從而才能進行反覆的蒸晒;所謂“地利”就是晒黑芝麻的場所要能日照時間長,又沒有大風,因為芝麻鋪開晾晒時,如果有大風會被刮跑。
我嚐了自己做的“四蒸四晒黑芝麻丸”,每天吃三次。我覺得這樣做出的黑芝麻丸,油還是太大了,吃了也容易腹瀉。可能古法的“九蒸九晒黑芝麻丸”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常常在整個夏天都難找到這麼好的天氣來製作黑芝麻丸,更別說春秋冬這三個季節,Sunny更不足。這樣,一年也就夏天適合製作“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我思考了很久,到底該怎麼來製作“吃了不易腹瀉的黑芝麻丸”呢?我想只有把黑芝麻裡面的油去掉,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又做了另外一種黑芝麻丸,可以稱為是“用去掉油的黑芝麻”製作的黑芝麻丸。
我的做法和上面的方法類似,大致過程為:
(1)黑芝麻洗乾淨,瀝乾水後晒乾,然後小火稍微炒香,放置到室溫後,用家用榨油機把炒香的黑芝麻榨油,這用就得到了芝麻油,榨完油剩下了芝麻渣;
(2)把芝麻渣用棉布包好,放到竹蒸籠上蒸3個小時,蒸完冷卻到室溫後,放到太陽下面晒乾;
(3)再次蒸黑芝麻渣,方法和(2)一樣;
總共蒸晒2次
(4)將白蜜倒入鍋中,小火加熱,蜂蜜融化後,會產生一些白色泡沫,3分鐘後,用筷子攪一下蜂蜜,看看粘度是否合適,煉好的蜂蜜呈黃褐色;
(5)將晒乾的芝麻渣和蜂蜜按照重量來混合(黑芝麻:白蜜約為4:3),最後做成黑芝麻丸。
因為黑芝麻在製作黑芝麻丸前事先榨了油,所以,這樣製作的黑芝麻丸吃了就不容易腹瀉了。黑芝麻榨油得到的芝麻油可以用來做菜,芝麻渣又可以用來做黑芝麻丸,黑芝麻得到了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