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現代醫學中中風後遺症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種,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失語,口眼歪斜,吞嚥困難,思維遲鈍,聯想困難,記憶減退,煩躁抑鬱等。

中風後遺症屬中醫"偏癱"、"偏枯"、等病證範疇。根據其臨床表現常可分為氣虛血瘀、肝腎虧虛、脾虛痰溼等證型。

中風後遺症的鍼灸治療原則應建立在通經絡、行氣血、廣取穴、長療程、守常法、有變法的基礎上,又總以調脾胃、通大便而收全功,針對主要病症採取的主要手法:

口眼歪斜(中樞性面癱):患者一側眼瞼不能閉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側,口角流涎。

取穴:太陽,四白,風池,地倉,頰車,合谷。太陽可沿顴弓內緣進針,向頰車透刺。四白可直刺觸及骨孔,有放電感出現。風池可刺向結喉,深達1.52寸。地倉與頰車可相互透刺。

失語:患者不能回答問題或聽不懂問話,不能講話,不能正確叫出物品名稱。

取穴:上星,百會,風池,金津,玉液,通裡,天柱,廉泉。上星與百會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脹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早期軟弱無力,後期上肢拘攣,患肢不能自由曲伸。取穴:極泉,尺澤,合谷,肩,曲池,外關。針極泉應使放電感傳至手指。刺合谷使針感傳至手指。餘穴可用平補平瀉法。

下肢不遂: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內翻,足掌不能著地。取穴:委中,陰稜泉,崑崙,環跳,三陰交,陽稜泉,解溪,丘墟,照海,針環跳,委中,三陰交時,均應使針感傳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餘穴可施平補平瀉法。

中風是腦神經受損導致肢體等其它部位出現症狀,所有中西藥物、功能鍛鍊方法中,鍼灸療法可以起到健腦提神、活血化瘀,直達病根,是作用神經細胞的改善和恢復,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對神經功能的康復:如肢體運動、語言、吞嚥功能等有促進作用,鍼灸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期間患者應積極配合,進行適度的功能鍛鍊。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梗塞患者飲食:堅持“4多3少”原則,科學防治腦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