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增加魚類,特別是海魚的攝入量的確是有助預防血栓或腦梗的,另外,還能預防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正是因為魚肉優點較多,所以膳食指南中也推薦每日的海產品攝入量在40~75g,但其實很少有家庭能做到每日吃魚蝦,很多家庭可能一個月都吃不上一次,咱們平時更喜歡的可能是豬蹄、排骨、燒雞燒鴨。一些愛好海鮮的朋友其實也並非愛吃深海魚,大家都衝著扇貝、生蠔、龍蝦、大閘蟹而來,而魚肉被放在了一邊,加上吃海鮮時啤酒的痛飲,這反倒是增加了心腦血管的風險。

多吃海魚,那河魚海魚有什麼區別?

內陸人群平時吃的魚大部分是河魚,如鯽魚、鯉魚、桂魚、草魚等等,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來說,其實更提倡吃海魚。無論哪種魚肉其實都屬於“白肉”,比起禽畜的“紅肉”來說,白肉類飽和脂肪含量更低,而擁有同樣豐富的優質蛋白,對於減肥、調理血脂的人群來說更加有利。兩者除了味道上有些不同,如內陸人群感覺海魚腥味兒很重,但其實沿海人群反倒覺得河魚土味兒較重,海魚還有更大的優點,就是它們脂肪更肥美,而這些脂肪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ω3脂肪酸含量尤其豐富,對人體有重要意義,有助調理血清膽固醇,並預防多種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

不飽和脂肪酸和預防心腦血管病變之間有什麼聯絡?

不飽和脂肪酸和我們平時從油炸食物、膨化零食、蛋糕麵包等食物中接觸到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就大有不同了。雖然飽和脂肪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但如果過多攝入會導致肥胖、高血脂的誘發;反式脂肪酸來自加工類食品,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數量,升高膽固醇濃度,加重更多血管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發病機率。而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貢獻極大,它是無法自身合成的成分,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它們能維持細胞膜流動性、皮脂腺正常分泌、保護面板健康、合成多種酶;還有助抗炎、抗癌,調節血脂,穩定內環境。

不飽和脂肪酸有ω3、6、9,ω6、9脂肪酸可從堅果類、植物油脂中獲取較高,但ω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只有深海魚,ω3對人體十分重要,缺乏ω3的人群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變,更容易肥胖、引起細胞炎症。

我們吃多少魚合適?

既然從海魚中攝入的不飽和脂肪酸如此重要,我們怎麼吃魚合適?

不一定每日都要有魚在餐桌,但一週至少應當保證1~2次魚類的攝入(280g~545g),特別是深海魚(如金槍魚、帶魚、三文魚等),有心腦血管疾病,缺乏深海魚攝入的朋友還可以購買一些優質的魚油產品,或ω3補充劑。

魚肉的烹飪方式最好也清淡為主,如蒸、煮是較好選擇,一些魚的料理會塗抹澱粉油炸,其實這樣反倒增加飽和脂肪的攝入,也會損失魚肉中部分營養。還有一些魚肉是醃製類,其中食鹽含量較高,也不宜多吃。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男人四虛中醫教你如何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