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生活在各種傳言紛至沓來的時代,跟風盲動,選擇不慎,往往會影響生活,甚至將疾病防控引向歧途。有些傳言,還捎帶著所謂道理,比如,有人拿豆腐和腎結石說事,說豆腐裡含有鈣,是形成腎結石的基本原料,想預防腎結石,就不能吃豆腐。這是真的嗎?咱們現在來解析。
腎結石是發生率較高的健康問題,比如在美國,約11%的男性和6%女性,在其生命歷程中,至少有過1次腎結石。此外,研究發現,超重和肥胖人群,比正常體重的人,更易發生腎結石。總結起來,發生腎結石的因素,包括遺傳及家族史、年齡、性別;以及肥胖、炎症性腸病、痛風、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等相關疾病;尿路梗阻、輸尿管狹窄等生理改變;此外,利尿劑、部分抗生素等藥物也會促進腎結石的形成。
腎結石,按照結構和成分,可以分為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鳥糞石、胱氨酸結石等不同類別。不同型別的結石發生,的確與生活方式等因素相關。比如,草酸鈣結石多數在長期吃素及久坐的人中發生,經常服用草藥的人,也會增加這類結石的發生風險;磷酸鈣結石多見於慢性腎臟疾病或長期盲目補鈣的人群中;尿酸結石在肥胖或痛風患者中更易發生;鳥糞石含有磷酸銨鎂,由尿素分解菌引起的慢性上尿路感染所致;胱氨酸結石與氨基酸轉運酶缺陷,導致的尿胱氨酸排洩量異常相關。
腎結石的形成,通常認為,並不是由某1個固定的因素所導致,不過,某些因素會增加結石的形成風險,比如,飲水量不足的人,尿液濃度較高,當尿液中的鈣、草酸、磷等物質高度濃縮的時候,就容易形成腎結石。
為何有些人要拿豆腐與腎結石來說事呢?咱們知道,豆腐的製作過程,就是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質,並使其凝固成形。每100克豆腐中,含蛋白質大約9克,豆腐中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含有多種氨基酸,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同時,豆腐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低能量食品。此外,豆腐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異黃酮、皁甙等,有保護心血管和調節免疫的功效。因此,豆腐總體而言是健康食品,不應該與疾病捆綁。
製作豆腐時,傳統的方法,需要新增滷水,其成分主要是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氯化鈉等,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不過,目前豆腐製作方法已經改良,多數是用原汁豆腐水發酵後製作,滷水成分減少。如果氯化鎂、碳酸鈣等含量不太高時,是不會對人體帶來不利影響的。只要沒有高鈣血癥,吃豆腐,並不會顯著增加腎結石的形成或復發風險。普通百姓中還流傳著1種說法,豆腐與菠菜同吃會帶來腎結石。菠菜中的確含有較高的草酸,但是,含草酸和含鈣的食物,在胃腸內就會結合,難以被吸收,不會共同進入尿液,而草酸要形成結石,是需要與尿液中的鈣結合的。因此,菠菜與豆腐同吃,不會促成腎結石,相反,會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風險。
腎結石的形成,需滿足3個主要條件,飲水少等造成的尿流緩慢;體內草酸及尿酸成分增加;機體內環境因電解質代謝紊亂而偏酸。同時,還與腎臟鹼化能力、腎小管濃縮能力、腎臟排洩能力等異常有關。從飲食環節預防腎結石的形成,首要措施是多喝水,將每天的尿量維持在2.5升以上,喝水要選白開水,因為,含糖飲料會增加腎結石風險。對於草酸鈣結石的預防,需要將動物蛋白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50克以內,限制鈉鹽,每天將氯化鈉控制在2900毫克以內,鈣的攝入量維持在每天1200毫克,同時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入;對於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菠菜、堅果、豆類、巧克力、蘆筍等要適當限制。對於尿酸結石的預防,飲食策略要從減少代謝綜合徵風險的角度考慮,需要減少動物蛋白攝入,同時鼓勵多飲水。胱氨酸結石的預防,需要注意限制鈉鹽和蛋白質的攝入。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車# #清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