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請喝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喝粥成了養胃的代名詞。
門診經常遇到和患者這樣的對話:
“你現在脾胃不好,要注意忌口。粥,不管米粥還是豆粥,都不能喝;糕點,不管有糖、無糖、木糖醇的,都不能吃;炒菜做湯不要放澱粉;少喝燉的太爛糊的面片湯;避免吃帶餡的食物,包子、餃子、餡餅都算。”
“啥?徐大夫,我這胃不好不能喝粥?我天天都喝粥啊!不是說喝粥是養胃的嗎?”
那麼,到底是誰,告訴您,喝粥是養胃的?
喝粥是養“虛”的粥這種烹飪方式,可以將食材最大程度的糊化、分解。就如同將泡騰片放在熱水裡稀釋一樣,使得每一個顆粒都變得細小、水潤、易消化。
對於嬰幼兒、老年人、大病初癒的人以及手術、外傷失血過多等體虛的人來說,他們的脾胃功能也會受到全身狀況的影響變得相對虛弱。此時,粥類的食物更能夠被虛弱的脾胃所接受,使得脾胃能夠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供應全身,而不是掙扎著去消化那些不好消化的食物而將脾胃進一步的累垮。
因此,喝粥是養虛的。
若說喝粥養胃,確實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但是所謂的養胃,就如同我上面提到的,針對的是因為全身虛弱,或者是脾胃虛弱導致的脾胃功能減退,因而出現的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
這樣以虛為本的情況可以喝粥來養。但其他的胃病,並非都可以一概而論的去喝粥的。
喝粥警惕胃酸過度很多人經常喝粥會出現胃酸過度的情況,本就胃酸過度的人,通常喝粥的時候都會加重胃酸。這是什麼情況呢?
胃酸,中醫大多認為是有火了。不論是實火還是虛火,總而言之,體現在胃腸道中,就是胃酸增加,消化食物的功能亢進了。
此時需要的是一些不太好消化的食物。也就是所謂的能者多勞。得多給點工作來發洩一下他過於旺盛的精力。相反的,如果給了太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粥,就會導致能者分得的工作量太少,以至於旺盛的精力無處發洩,導致胃酸、反流等胃腸道不適。
我經常和患者說:你沒有病到或者老到脾胃都消化不動食物的時候呢,別老給自己吃病號餐。
用而進,廢而退保證規律、均衡、有節制的飲食,就如同人每天堅持適當的鍛鍊一樣,可以讓我們的脾胃保持最佳狀態,維持人體消化、代謝功能的正常。
如果總是暴飲暴食、進食過快,給脾胃超出負荷的工作量,那就不是鍛鍊,而是過勞了。過勞則損,久而久之也會導致脾胃疾患。
如果總是喝粥、吃麵條湯、吃小點心等太過容易消化的食物,脾胃總是很輕鬆的就完成了工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脾胃工作懈怠,功能減退,也會導致脾胃疾患。
用而進,廢而退,唯有中庸才是最佳方案。
養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想要養胃,也要根據脾胃功能的情況來選擇方案。
如同開篇的那位患者,其實是一位飲食不節導致的胃酸的患者。對於他來說,太過容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酸,顯然是不合適的。
儘管胃病多種多樣,但是有一些飲食原則還是有總體適應性的。其實這裡所謂的飲食原則,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不要再進一步傷害脾胃。不傷害才有恢復的機會,有益處是可以放在後邊的事。
那麼不傷害脾胃要做到哪些呢?說難其實也不難,一句口訣就能記住:
脾胃要強,性格要平,規律飲食,種類均衡,杜絕生冷,遠離炙煿,口味適中,細嚼慢嚥。
具體一點說就是:脾胃想要功能強盛,平時的性格就不要太爭強好勝、太較真、太糾結,情緒平和舒暢,人體臟腑功能才能正常。飲食要規律,時間規律,進食量規律,不飢飽無度,不暴飲暴食。飲食的種類要均衡,主食、蛋白、蔬菜缺一不可,稍加水果也可以。杜絕生食,不吃寒涼的食物,不論是性質寒涼還是溫度寒涼都要避免,因為脾胃喜歡溫暖。炙煿厚味和粗糙大塊的食物會給脾胃帶來過重的消化負擔,因此要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