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講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就是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水面結冰,大地凍裂,所以人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現再起床;使情志就像軍隊埋伏或像魚鳥深藏一樣;還要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所,不要讓面板出汗而使陽氣大量喪失。這乃是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法則。違背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腎氣,到了春天還會導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少而不足。
冬天屬陰,陽氣消減,人體的身體會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所以中醫認為,冬季的養生要以藏陽補陽為主,除了通過食材滋補,在冬季還可以通過艾灸的手法來補充陽氣。
因為艾草屬於陽草,艾灸是通過火灼和艾草的藥力滲透到穴位經絡驅除病邪的療法,艾草在燃燒之後作用力更強,加上火本屬陽,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冬季哪些人一定要做艾灸☉ 脾腎虧虛,陽氣不足人群
許多人由於平時生活習慣的問題導致脾腎虧損、陽氣不足,在冬天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愛說話、嗜睡喜臥、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等,而且在冬天很容易受到陰邪的侵害,所以有對應到以上症狀的朋友,要在冬季做好艾灸,補充陽氣,抵抗寒冷。
☉ 陰陽失調,久寒侵體人群
有的朋友總是感覺自己生來就是體寒體質,但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寒性體質發病常因飲食不節、寒邪外侵、年老體弱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陽氣不足,陰氣過剩、寒從內生,出現裡寒證候,裡寒形成之後反過來影響臟腑功能,易感寒邪。
諸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痛症;以及婦科痛經、宮寒;還有哮喘、慢性胃腸炎等因陰陽失調,久寒侵體引起的症狀,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驅寒補陽之功!
每天艾灸20分鐘,溫暖一個冬實際上,從古時候開始,很多人已經將艾灸作為一種養生保健方式,越來越多人喜歡自己在家艾灸。
很多人到了冬天就手腳冰冷,熱水袋、熱水餅、暖寶寶這些都是來自體外熱量,而艾灸卻能增強人體自己產熱的能力。手腳冰涼是表象,實質是因為氣血虧虛,陽氣虛弱。找對穴位艾灸能祛溼寒,補陽氣,徹底解決手腳冰冷。
特別是對於身體較虛弱畏寒的老年人,艾灸不失為一種簡單便利的養生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