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小城開始降溫,前幾日還是微燥的,近日就冷起來,身上的衣服換來換去,還是拿捏不準。體質偏寒的我,感受寒涼,自覺頭暈,惡 心,乏力。雖然都很輕微,已是很明顯的感冒症狀了。
母親把用來做菜用的生薑切成片,放在鍋內煮,煮好後加入紅糖。我喝下生薑紅糖水後,感覺好了很多。生薑是一種典型的藥食同源的植物。進了廚房,它便是主菜的佐料,提魚之鮮味,除羊肉之羶氣。進了藥房,可切三五片入方水煎,治風寒侵襲等諸病。
生薑在中醫中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句話“沒有生薑就不稱其為中藥”之說。醫書記載,藥用的生薑可分為鮮姜乾薑和炮姜。使用生薑的醫藥學家張仲景,他用姜醫理,是中醫藥學臨床用姜的法則,涵蓋了生薑溫胃、散寒、止嘔、降逆、溫肺止咳等功效。
《論語》中記載。孔子說:“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飯,他都要吃薑,但是每頓都不多吃。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註》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給予贊喻,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
生薑的形狀,凹凸不平,一節一節的,像一座小山峰。相傳乾隆皇帝壽誕,百官進獻禮品,奇珍異玩,列滿金殿。宰相劉墉卻悠然提著一桶生薑走上殿來,獻給皇帝。眾臣譁然。乾隆大惑不解,問劉墉是何用意。劉墉道:“請皇上細看這生薑是何形狀?”乾隆端詳了一會兒,說“: 朕看好像層層疊疊的山啊!”劉墉道: “正是。臣以為滿朝大臣所獻禮品均不及臣的貴重。臣所獻乃是‘一桶(統)姜(江)山’。願皇上永鎮大清天下。”乾隆聽了,龍顏大悅。以“一桶姜山”音諧“一統江山”。一塊小小的生薑,可為寓意深遠。
父親是位中醫大夫,用姜治好過很多病。小時候父親給病人開方時,常常會說一句話,告訴抓藥的患者此方需用生薑為藥引,一付藥中切三片薑片。
村裡有個八歲男孩,從小就不出汗,每年夏天全身皮膚髮紅,乾燥,瘙癢。經常抓破面板結血痂,痛苦難忍。這種病,西醫稱為植物神經紊亂,纏綿難愈。父親見狀,給他開了《桂枝湯》一方,桂枝5 克,白芍5克,甘草5克,生薑3 片大棗 5 枚。服藥半月,患兒諸症皆除。
長大後我也成了一名醫生後,同樣用生薑治好了很多患者。最難忘的是一個高中的學生,她是個住宿生,父母不在身邊,由於學習壓力大,患了重感冒,一直不好,口乾,口苦,頭暈,一會兒冷一會兒熱,食慾不振,心煩喜嘔,病程半月餘,口服感冒藥效果不佳。問了她的病因,檢查舌象和脈象,診斷為少陽病症,由於感冒未及時治好傳經而致。
給她開了三付中藥,是 《傷寒論》的一個方子,小柴胡湯主之,其中生薑大棗為引,補中扶正,和胃降逆。服三劑後,療效顯著。
我後來研究過這個病與處方,患病者,在半表半里之間,少陽之症。
現在,全民養生的時代,生薑的益處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和推廣。治療風寒痺痛,擦拭斑禿,去痘卬,泡腳,預防和治療感冒,治失眠等,生薑雖然其貌不揚,普普通通,卻如此神奇,俗話說,男子不可百日無姜,女子吃薑保安康。
常吃生薑好處多,保健強身,神采奕奕而且價格低廉,世人輕易可得,卻不因廉價而作用少,在廚房裡做輔帥,在中藥裡做先鋒,大展身手,我常在想,如果做人也能做到生薑的境界該多好啊,無論出身寒門,或者在人群裡多麼不起眼,可是到了真正的舞臺,他依然毫無怨言的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閃閃的發著素色的光芒,散發出怡人的生命之暗香。
作者 劉麗秋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編輯整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