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雖然沒有了夏天的燥熱,但是天氣變得更加乾燥,這是秋後肺氣不得宣發,更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導致咳嗽。中醫中藥早有秋燥的記載,秋燥是指人們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疾病,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病邪從口鼻侵入,出現咽乾、鼻幹、燥熱、咳嗽等症狀。
每逢秋天,十個人裡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乾燥,而一旦乾燥,又用手指去挖,由於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乾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還有些人的表現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噴嚏。
秋天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加上腸胃功能變弱,不少人都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便祕的問題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纏上的話,煩惱就不是一般的煩惱而已,因為畢竟是發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醫生也有許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讓自己過的舒服正常,千萬要防止秋燥來襲。
中醫對於秋燥的治療有獨到之處,中醫自古講究食療的重要性,中醫認為藥食同源。
百合梨湯
梨1個,百合、麥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將梨洗淨切塊與百合、麥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入冰糖。能滋陰清熱,利咽生津。
蜂蜜蘿蔔汁
蘿蔔洗淨切碎,用紗布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克(一勺),用溫開水適量調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順氣、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竹葉石膏粥
鮮竹葉15克,生石膏40克,麥冬2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先將竹葉、石膏、麥冬加水煎煮,取藥液150毫升,加粳米和水煮成粥,食時放砂糖。能清熱養陰,生津液,解咽乾口燥。
芡實蓮藕羹
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芡實、蓮藕、荸薺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服食,每日1劑。可養胃生津,主治食慾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祕結、小便短赤等症。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中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真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