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多年以前,就有專家指出:預防糖尿病,要從管理餐後血糖做起。這個觀念的提出,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人2型糖尿病的發病,多是從餐後血糖升高開始的。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7.8mmol/L,被稱為糖耐量降低,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種形式;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就會被直接診斷為糖尿病。據統計,在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過50%的人餐後血糖不達標;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約70%的人餐後血糖是升高的。
除了早餐前的幾個小時,我們一天中大部分時間的血糖都受到餐後血糖的影響。餐後血糖的升高,與各類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增高關係更大。有充分證據顯示,餐後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加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餐後高血糖,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幅度比正常人高2-3倍,更容易導致視網膜血管功能的衰退,加速了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2、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增加
有統計數字顯示,存在餐後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比單純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病風險增加1.88倍;
3、進一步加劇降血糖治療的難度
餐後血糖升高帶來的血糖波動幅度增加,會進一步惡化胰島β細胞功能,使患者的降糖治療難度增加;餐後高血糖,還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風險;有些研究還表明,餐後血糖高的人,罹患惡性腫瘤的風險也較大。
對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治療糖尿病也要從控制餐後高血糖做起。目前市面上有著專門控制餐後血糖的降糖藥,分別為:“格列奈類” 降糖藥、“波糖類”降糖藥、短效磺脲類降糖藥和短效胰島素。這幾類藥物在降低餐後血糖方面各有優劣勢,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降低餐後血糖還有三大利器,分別是:飲食控制、增加運動和控制體重:
1、飲食控制
餐後血糖的升高,主要來自於我們日常飲食中的澱粉類主食。澱粉類食物是我們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糖尿病患者攝入不足會引起酮症酸中毒。研究表明,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對穩定餐後血糖至關重要。所謂抗性澱粉,就是在餐後2小時左右才會逐漸被腸道吸收利用的澱粉類食物,主要以薯類和全穀物食物為主。此外,採用蒸煮的方式比烘烤更容易保留食物中的抗性澱粉。
2、增加運動
餐後1-2小時,增加一些有氧運動,對控制餐後血糖非常有幫助。有研究顯示,餐後1小時和餐後2小時,分別爬3分鐘樓梯,就能很好地降低餐後血糖。由此可見,強度較高的有氧運動,對控制餐後血糖有利。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參加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
3、控制體重
對於體重指數超過28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減肥也是控制餐後血糖的有效手段。身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該爭取在3-6個月時間內,將體重降低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