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腦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中國2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逐步上升,特別是35~44歲人群發病率上升幅度最大。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務必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
35~44歲人群發病率上升幅度最大
“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心腦血管疾病,其實,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也越來越多地‘青睞’年輕人。”專家介紹,中國45歲以下人群的卒中發病率是7~15/100000/年,不僅有出血腦卒中,也有缺血腦卒中。而且,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國內一項針對2359例的青年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研究顯示,18~45歲青年卒中佔卒中住院人數的9.77%,缺血性卒中為63.6%,男女比例為2.63:1。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監測資訊平臺顯示,2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逐步上升,特別是35~44歲人群發病率上升幅度最大。
支招:關鍵是控制三種疾病
專家介紹,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必須要控制好三種疾病,一是高血壓,二是高血脂,三是糖尿病。
1.高血壓
專家說,高血壓病是一個隱蔽的殺手,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建議成年人看病時,都應該測量一下血壓。即使不需要去醫院就診,成年人也應經常測量血壓,一般至少每年需測量一次。她提醒,老年人不要一看舒張壓比較低,就以為沒事,這是因為老年人動脈發生了硬化,血管缺乏彈性,舒張壓才表現得比較低,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此,老年人的血壓一定要看收縮壓,即上壓。
2.高血脂
專家介紹,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動脈硬化,進而導致眾多的相關疾病。“高血脂相當於血管裡的鏽。”專家解釋,其原理就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導致血管壁上形成斑塊,使得血管硬化變窄,血管壁上的斑塊破裂,會引起血栓或動脈粥樣硬化,結果就是導致心臟血管栓塞、冠心病、腦血管栓塞、中風。
“總膽固醇>5.72、甘油三酯>1.70、高密度脂蛋白<0.90、低密度脂蛋白>3.64,都屬於血脂異常的水平範疇。”專家建議,成年人一定要定期複查血脂,並注意生活方式的“治療”。比如,限制高熱量食物,增加體育鍛煉。高甘油三酯的患者,還應適當控制主食,主要是澱粉類食物,每餐只吃八分飽即可。
3.糖尿病
專家介紹,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需要注意的是,典型糖尿病表現主要是“三多一少”症狀,即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部分病人以酮症酸中毒或昏迷的形式發現。“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沒有任何明顯不適感覺,是在體檢時發現的。”
專家提醒,診斷糖尿病主要看空腹血糖和隨機血糖兩個指標。當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隨機血糖>11.1mmol/L時即為糖尿病。糖尿病如果不及時控制,可引起心腦血管、糖尿病腎病、白內障等併發症。因此,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必要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當發現糖尿病時,不必馬上進行藥物治療,可以先通過控制飲食、體育鍛煉的方式進行控制,如果2~3個月後,血糖控制仍不佳,應使用藥物治療。
急性心梗的病因
1.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動
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3.暴飲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祕
便祕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祕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6.吸菸、大量飲酒
吸菸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五穀小鋪提醒您,重視健康從現在開始。
#2019算術健康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