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所謂鍼灸,顧名思義,即可針,也可灸,其實它們同屬鍼灸學,共同組成一門臨床學科。而不是被人們片面的認為鍼灸就是指用針刺的方法來行醫治病。《醫學門》這樣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就是通過灸火的溫熱性刺激,來激發經絡腧穴的氣血,從而達到全身調整的療法,通過溫熱性刺激,起到助陽的作用,由於它使用起來比較方便,簡單易行,毒副作用小,開始越來越被當今社會推崇。其實早在火器時代就已經出現艾灸,在《孟子》中還有這樣的記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的其歷史之深遠。

中醫中的艾灸就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達到防病治病一種治療方法,因為艾葉芳香,味辛苦,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止痛散寒的功效,而且易於燃燒而不起火焰,熱力溫和持久,易於滲透肌膚。從而發揮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現代臨床為了治療和施術的方便,常常把艾葉製作成各種型別,如艾條、艾柱等各種形狀,也有的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在其中還摻入了芳香化溼、行氣活血、溫陽散寒的藥物粉末以增強療效。以致運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又比較經濟,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採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節身體。

在注重養生保健的今天,艾灸一定適合每個人運用嗎?針對你的體質以及身體狀況,你知道怎樣選擇艾灸嗎?其中的禁忌你又知道多少?

從中醫角度來講,艾灸的適合非常範圍廣,和針法一樣,各科都有它的主治病症。但是艾灸的方式只適合風寒性體質及陽虛的人。熱證、陰虛者,則由於體內火旺,做艾灸的話可能會加重內熱而導致上火。總的原則是:陰、裡、虛、寒證者多灸;陽、表、實、熱證少灸。更通俗的講常常手腳心發熱、怕熱的人屬於陰虛,肯定是不宜做火療的。而陽虛的人正相反,手腳發涼又怕冷,這類人則可以做艾灸。另外,針對面板敏感或是長有癤子、面板破損以及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適合做艾灸。但是也有些實熱證的急性病,如疔癰瘡毒、虛脫、厥逆等,卻可用艾灸。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想做艾灸的人最好先到中醫院進行相關諮詢,對自己的體質有個基本的了解後再自行施治。

了解到自身的體質而選擇適合自己艾灸的方法,這對我們的養生保健才好起促進作用。其實書本上記載著很多關於艾灸的方法。因為這裡我們主要講述的是艾灸的家庭保健,所以有些不方便我們自己操作的方法,我就不一一羅列,就推薦幾種接地氣的,操作簡單且實用的給大家。

第一、艾條灸 :是最直接的也是臨床常用的

其法直接將點燃的艾條置於要灸的穴位上一寸左右的高度進行燻烤,灸至區域性灼熱紅暈為度。一般每個穴位持續3-5分鐘。

第二、溫灸器灸

溫灸器是選用金屬或木料加工製作而成輔以艾灸的用具。目前市場上,淘寶裡到處都有售賣,形狀各異,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覺得那種方便適合自己而進行自行選擇。其方法就是將點燃的艾絨、艾條或藥條放入溫灸器內,置於要灸的部位進行燙灸,達到區域性溫熱潮紅為止。

第三、隔灸:為了加強艾灸療效,配一些輔助用料的灸法

隔灸就是在艾條與穴位面板之間加一層隔物,這種灸法可以針對不同的疾病起到更好的效果。

1.隔姜灸:用鮮生薑切成厚約0.2 ~ 0.5cm厚的薑片,上面以針穿數孔,置於穴位上,再放艾柱點燃灸,同樣至面板潮紅溼潤為度。其作用適用於活血化瘀,溫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2.隔蒜灸:其法同上,其作用多用於解毒消炎、消腫定痛等,臨床上還用此治療肺結核及疣等面板病證。

3.隔鹽灸:其法用食鹽填敷於肚臍,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再置艾柱施灸,此法多用於各種腹部疾病,比如痛經,小兒不尿、急性腹瀉等等。

4.隔附子餅灸:其法用附子末和酒做成硬幣大小的餅,晒乾,中間同樣針刺數孔,再置艾柱施灸。因附子辛溫大熱,有溫腎壯陽之功,適用於陽痿、早洩、指端麻木等病症。

以上灸法,用料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根據自身體質的情況,而選擇不同的灸法,起到更好的效果。

運用艾灸不僅有禁忌,也還有很多注意事項,以下幾點還需切記:

1.施灸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燙傷,由於艾灸以火薰灸,防止艾柱翻滾,火星落下,燙傷面板和衣物。另外艾灸時還要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尤其是面板感覺遲鈍的老年人或小兒,艾灸時要隨時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2.顏面五官,淺表大血管部位以及直接暴露的地方不建議艾灸,防因操作不當而燙傷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妊娠期婦女,尤其是其腰骶部、下腹部不建議施灸,因為艾灸可激發人體精氣氣血順暢,從而引起流產或小產風。

4.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以及經期婦女忌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也都不建議自行艾灸。

5.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也就是先上後下,先陽後陰。做到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6.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如果艾灸造成區域性灼傷起泡,輕者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較大,可用無菌針或消毒針刺破放出水液,塗抹龍膽紫藥水,用消毒敷料加以保護,防止感染。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集大大商城:冬天泡腳好處多,加點料效果更佳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