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冬令進補來自於傳統習俗,補冬的習慣,特別是在立冬到冬至的這段時間,趁著正式進入寒冷的冬天時,好好調養身體,抵抗寒冷的天氣。

冬季藥膳食用

1.溫性、熱性,中醫所謂的溫補腎陽的食物,以及中藥材,如:蔥、姜,又以老薑勝過於生薑、仔姜、蒜、地黃(地黃又分為生地黃、熟地黃)、肉桂、桂枝等。

當中,姜的使用就有點學問:生薑,辛、微溫,中醫用治傷寒頭痛鼻塞、止嘔、祛痰降氣。紫薑(仔姜)來自初生嫩芽、末端微紫色,主要富含薑辣素,作佐料、調味。而老薑(薑母),是指成熟度更高的生薑、味道較辣,且有明顯的纖維細絲,有渣渣的口感,在調味、茶飲、製作薑片薑糖,較多被使用。

地黃,多為生地黃或者熟地黃、酒制地黃;地黃也就是藥膳、當歸湯中的黑色或深色成分的來源。生地黃,大寒而涼血、血熱者使用;熟地黃也就是酒制地黃,性微溫而能補腎、入腎,血衰者用之。生地黃偏褐色、乾燥;熟地黃外觀深黑髮亮、黏膩汁液樣。

舉例來說,最常見的補養氣血中藥方四物湯,包含有當歸(酒炙)、川芎(酒炙)、芍藥、地黃(生、熟),除了酒炙、溫其藥性,養陰生津、清熱涼血、補血(地黃);行氣行血、順暢氣血(川芎)、行氣止痛、養陰收斂(芍藥);行血補血、行氣活血(當歸)。

另外,溫補腎陽、也增加香氣,如肉桂、桂枝的加味也是常見,如十全大補湯;由四物湯,八珍湯,到十全大補湯,也增加了參、黃芪、茯苓、白朮等補氣和中,其中的參、當歸、黃耆、肉桂等,屬於補氣益血的組成藥膳方,燉肉、煮魚,湯成稍加枸杞子,對於出院後調養、冷冬氣候的輕補氣血都很適合。

可加入共煮的食材為可獲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或者平常愛吃的豬、雞、牛、魚、蝦貝(較易於吸收的食材)、或者蛋、根莖類、菇類;以動物油脂的調和、萃取,或者青菜的清甜襯托,來調和藥材乾澀、苦辛口感。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熱不燙齒,涼不冰脣,吃喝不注意,食管癌高發!光動力治療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