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秋冬健康警報 預防心血管疾病
秋冬季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加班加點、熬夜成為家常便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心血管病發病人群日趨年輕化。年輕人因患高血壓、冠心病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猝死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心肌炎等發病初期通常表現為普通感冒,往往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等疾病惡化才後悔莫及。
今天,我們從中醫角度教大家讀懂健康警報,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些健康訊號一定要讀懂
心血管病常會有以下不適表現:
1.心臟方面:胸悶、胸痛、胸部壓榨感,與勞累有關;出現心慌心悸,活動後加重,休息時緩解。
2.其它部位不適:不典型的冠心病心梗疼痛部位還包括左上肢、肩部、頸部、下頜或上腹部疼痛等。
3.呼吸:呼吸困難,氣促,有時候與勞累活動相關。
4.水腫症狀:雙下肢、顏面部水腫,嚴重者可能伴有腹水。
5.非特異性症狀:全身乏力、低熱、感冒樣症狀等。
這些蛛絲馬跡對於心血管病早期識別很關鍵,忽視這些“警報”可能導致疾病迅速發展成心源性休克甚至發生猝死,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一旦有上述一項或多項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主神明,如果血脈執行障礙和神志精神活動異常,會出現胸悶憋氣、心慌心悸、水腫、頭痛眩暈等,也可出現疲勞乏力、心煩失眠、健忘、面色差等臨床表現。
本病病位在心,但與肺、脾、肝、腎諸髒都有密切關係,如影響到肺可出現咳嗽、氣促等肺氣上逆表現,影響到脾的運化功能,可出現腹脹、食慾差、大便異常,累及肝則胸脅痛不適,累及腎則浮腫、小便異常。日久腎之陰陽虧損,還可見耳鳴、腰膝痠軟、潮熱盜汗或納差、肢冷怯寒、面色晄白、便溏等。
本病多屬本虛標實,多表現為虛實夾雜,實證治宜祛邪以損其有餘,活血化瘀、化痰除溼、清熱解毒等,兼用重鎮安神;虛證當補其不足,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兼以養心安神。
中醫藥療法有獨特優勢,應綜合分析、全面治療,方可收到較好療效。中醫膏方作用明顯、服用方便,心血管疾病或其它中老年虛證、術後等患者也可根據不同體質人群採用適宜膏方進行調治,以改善症狀、延緩復發、增強體質。
這些事情要避免
氣溫急劇下降時,心血管疾病頻發,我們要注意千萬不要做這些事情,來給心臟“添堵”。
1.晨練太早
每天清晨6點至11點這段時間裡,人的血壓會上升,心率會加快,心腦血管病患者要避免在這期間劇烈活動。
據相關研究,70%至80%的心腦血管病猝死發生在凌晨4點至上午10點之間,這段時間被業內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
2.大口大量補水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臟的負擔,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建議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喝100至150毫升即可。
3.運動後立即喝冷飲
運動出汗後飲用冰飲來降溫,雖然會帶來短暫的舒適,但對身體負擔極大,因為在劇烈運動後,心跳加速、毛細血管擴張,進而造成血壓低、大腦供血不足。如果馬上喝冷飲,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引起血壓波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建議運動過後緩步走一走,平穩一下情緒和身體機能,然後適量補充一些淡鹽水等。
作者單位:杭州市西湖區衛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