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蔘是中國特產珍貴藥材之一,在古代醫藥學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為上品。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逐漸發現人蔘有大補元氣、寧神益智、益氣生津、補虛扶正、延年益壽之功效,被譽為“益氣要藥”。而現代醫學也逐步證明,人蔘除了能滋補強身外,在防腫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抑制細胞凋亡、降糖降脂、改善學習記憶、增強性功能和免疫功能及解酒等方面均有療效,所以近些年來,無論是術後養身還是日常滋補,人蔘都是人們第一選擇。

野山參識別口訣: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腹圓蘆棗核艼,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

基本鑑別方法:"五形""六體"

五形:

01 蘆 :主根上部的根莖,有圓蘆、堆花蘆、馬牙蘆。

02 艼 :蘆上生長的不定根,有棗核艼、毛毛艼、艼變等。

03 體 :即主根, 皮為黃褐色或灰黃色, 斷面呈黃白色。

04 紋 : 在主根肩部的細而深的環紋。

05 須 : 支根上生長的較細的根,鬚根細長,柔韌性強,有彈性、有珍珠點。

六體:

靈 體:指野山參體態玲瓏,形如元寶或菱角,體腿明顯可分,腿多為兩個,且分襠自然。

笨 體:指野山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不靈活,腿有兩條以上,腿的粗細長短不勻稱。

老體 :指野山參年長皮老,呈黃褐色,環紋更加細密。

嫩 體:指野山參年限較短,皮色白嫩,鬚根嫩脆色白易折斷。

橫 體:主根粗短並橫向生長,兩條腿多向旁伸展。

順 體:指野山參根順長且直,單腿或者雙腿併攏。

林下山參識別口訣:蘆細長碗稀疏、主根色白體胖、支須不清、紋點少

蘆頭

林下參的蘆頭比較獨特, 蘆細長而碗稀疏,多呈細長的“線蘆”或節間十分明顯的“竹節蘆”狀,無典型的園蘆,絕無“三節蘆”或“兩節蘆”。十年以後的林下山參進入增重期,蘆碗長得碩大而顯眼。二十年後,蘆碗長得更大,表明林下山參進入快速增重期,莖杆粗壯。形成整支蘆頭的蘆碗由下至上明顯增大。

而野山參蘆頭的蘆碗由下至上慢慢增大,大小不明顯。林下山參年限短,只有兩節蘆(圓蘆和馬牙蘆),缺少象徵年限久老的堆花蘆,而且新鮮的林下參,水分未失,其蘆形和碗形尚可,一旦製成乾貨,蘆形細瘦,蘆碗幾乎消失。

主根

林下山參主根色白,體胖,質嫩,東北參農俗稱“白胖小子”、“白胖娃娃”。

野山參年限長,增重慢,色黃白,體靈巧,質結實。林下山參有靈體,順體,太肥的土地也會出笨體。分腿自然,小腿顯嫩,質地雖不太堅實,但疙瘩體、順體、橫體皆有,且分腿(分襠)靈活,雖無野山參的錐形尖腿,但不臃腫而顯順長形。

須條

十年生以上的林下山參,須稀少而長,只有二三條。但支須不清而茂盛,又細又軟無韌性,遠非纖維化,不像野山參的主須清,支須也清,極富彈性。

其它

林下山參有淺紋或近於光滑無紋。其紋特點是稀疏而浮淺,分佈到中下部,肩部不會有純山參那樣的“鐵線紋”。乾燥後主根上出現的縱皺紋和橫皺紋,不是所說的山參的橫紋。年限短的林下參須條上一般不會有珍珠點,若偶見“珍珠疙瘩”,也不是很顯眼。

移山參

移山參分“山移”和“家移”兩種。

“山移”即山農放山時發現野山參幼苗,由於重量和參齡小,不宜作貨,於是集中所獲移栽到居家附近的山野林下,便於看守,令其自然生長。

“家移”即參農將園植的人蔘幼苗移植到山野林下,不澆水,不施肥,使其在野生環境下自然生長。歷史上曾稱為秧參、山參趴貨、山趴等。

基本鑑別方法:

1、蘆頭常驟然變細或變粗,不呈堆花蘆而呈轉蘆,常出現線蘆,大多是竹節蘆,蘆腕疏鬆不緊密,顯長而稀疏

2、艼多為順長體,但生長年久者也有的為棗核艼,有時出現下粗上細的形狀,艼上翹,旁伸者多,有時艼體超過主體;

3、參體以順體、笨體為多見,參腿較順長,1-3條或多條,移栽新土肥足勁大,營養積累主要在主根下部,使得下部體型急速膨脹,白嫩肥胖“大屁股”,主根上部依然如故,呈現上黑下白之陰陽色;

4、皮質略泡而嫩,顯粗糙,不光潤,有稀疏不緊密的橫紋,環紋浮淺,常一紋到底,沒有緊皮細紋;

移栽後,腿與須上下一起肥腫,腿須不分,參須細嫩而短,下端分枝較多,無主須,珍珠點稀疏而小;池底參蘆越長上邊越細,呈下粗上細狀,艼上翹、旁伸,橫紋粗淺、皮質粗糙多皺、多燒須、紅鏽、疤痕等病態。

園參

園參是人工種植人蔘,大馬牙品種。生長年限多為6年。主產區產量有大到小依次為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黑龍江省,遼寧省,北韓,南韓等。

基本鑑別方法

蘆頭短粗,多不彎曲,蘆碗疏生在蘆頭上。主根多為圓柱形,質地較疏鬆;橫紋粗而淺,不連續,上下部均有。參腿多而短,參須多而短,交錯散亂,質較脆,珍珠疙瘩不明顯。有普通園參和邊條園參之分,前者蘆短、體粗、腿多,後者栽培時間八年以上,以蘆長、體長、腿長為特徵。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梗已經步入高發期!總愛做這5件事的人,會更容易"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