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可口、鮮美濃郁的湯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喝湯是寒秋滋補暖身的好方式,但你卻不知道:不正確喝湯方式會加重身體負擔。
飯前喝湯or飯後喝湯?
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後喝湯好?估計很多人都有爭議。其實從原則上來說都是可以的,並沒有完全的標準答案。當然,最科學的方法就是根據自身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進行調整。
飯前喝湯
俗話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飯前喝點湯,就相當於給口腔、咽喉、食道、胃這一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夠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時,少量湯還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
飯前喝湯的最佳時間是20分鐘左右,可以幫助增加胃部的飽腹感,讓自己吃飯的時候吃得更少,更適合有減肥需求的人群。
飯間喝湯
飯間小口的進點湯水也是有益的。因為這有助於食物的稀釋,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飯前不喝湯,吃飯時也不進湯水,飯後會因胃液的大量分泌產生口渴感,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所以,有營養學家認為,養成飯前或吃飯時不斷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減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飯後喝湯
吃飽了再喝湯,會增加總的能量攝入。適合想增重的人和住在寒冷地區,需要儲存能量的人。
飯後喝湯的最佳時間是飯後10分鐘。
專家提示:無論是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都不要喝太多,小半碗就夠了,喝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喝太燙的湯。
特殊人群喝湯
像高血壓、痛風、胃酸過多、膽結石患者等特殊人群,比起飯前或飯後喝湯,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什麼湯相對更適合自己,哪些湯不適宜自己!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魚湯和肉湯都需要注意少鹽 ,但更推薦不加糖的蔬菜汁、綠茶、烏龍茶、椰子水等。
痛風患者
痛風患者不要喝油湯、濃白湯,連魚肉的清湯也少喝 ;推薦礦泉水、沒有加糖的蔬菜汁、純椰子水、淡茶水等 。
胃酸過多的人
胃酸多的人不適合大量喝雞湯、肉湯 ;如果要喝湯,也要先吃蔬菜,少量喝,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膽結石、膽囊炎患者
膽結石、膽囊炎患者應注意去掉雞湯、肉湯中的脂肪,不喝濃湯和油湯;推薦喝淡茶、檸檬水。
喝湯的五大誤區
除了控制喝湯的量和時間,還有哪些常見的喝湯誤區需要注意呢?
湯泡飯易消化
很多腸胃不舒服的人都喜歡吃湯泡飯,覺得湯把米飯泡軟,吃下去沒什麼負擔。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
將飯泡在湯裡,雖然是變軟了,可是吃的時候,食物往往缺乏咀嚼,沒有經過太多的唾液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反而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趁熱喝湯
平常吃飯的時候大家總喜歡說“趁熱吃”,喝湯的時候也喜歡“趁熱喝”,認為熱湯更暖身更有營養,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食道和口腔表面都覆蓋著黏膜,正常情況下,它們溫度多在36.5-37.2℃,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60℃以下。
湯太燙,會損傷食道黏膜,一般機體雖能自行修復,但若反覆如此,會出現增生,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喝湯速度快
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這樣容易導致肥胖,加重消化負擔。
而慢速喝湯,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
只喝湯,不吃肉
很多人都覺得,煮了很久的老火湯,湯的營養比食材高。其實不然。
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原料中。
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還要吃適量的肉。
愛喝“獨味湯”
不少人在家煲了湯後,就直接就著下飯,甚至不準備其它菜餚。其實,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都是有限的,單一喝湯無法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
所以煲湯的時候,最好是葷素搭配。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