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
民以食為天,百味鹽為先
足以可見鹽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性
鹽不僅用於調味
更可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可以維持細胞外液滲透
維持人體內的水分
鹽還可以控制人體內的酸鹼平衡
避免人體酸中毒或者鹼中毒
鹽酸是消化食物的必要元素
沒有鹽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
誘發甲狀腺腫大等疾病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
鹽吃得越多越好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今天就給大家細數一下
鹽和健康的關係
鹽與心血管疾病據權威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有將近10%的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可歸咎於食鹽攝入過多。
高血壓患者中有25%屬於不易發現的鹽敏感性高血壓。鹽分攝入過多,會導致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液粘滯,流動緩慢,加重血液迴圈的負擔,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
長期高血壓會對全身所有器官造成損害,特別是心臟、血管和腎臟。此外,攝入過多鹽分還會引起心衰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鹽與腎臟代謝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鈉大部分都需要通過腎臟排出,高鹽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增高腎臟的發病率,使得腎病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加大。
腎臟本身具有一定的排鹽能力,通常情況下,可以做到多吃多排,少吃少排。“聰明的腎臟”接受一系列訊號的調節,排出去的尿液成分和吃喝進去的鹽和水類似——吃的鹹,排的尿鈉就高,吃的淡,排的尿鈉就少,最終使身體內環境重新回到穩定的狀態。
通常而言,腎臟一天排5-8克鹽。但吃的鹽超標嚴重時,血容量明顯增加,恢復身體內環境穩定狀態的時間延長,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才能恢復鹽的出入平衡。腎臟不堪重負,超荷運轉,從而容易誘發一系列腎臟疾病。
鹽與骨質疏鬆攝入過多的食鹽不僅影響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鈣元素,而且容易導致人體骨骼中鈣的流失。食鹽中的鈉約佔40%。
人體中的鈉會隨尿液排出,腎臟每排出2300mg鈉(相當於6g鹽),就會丟失40~60mg鈣。所以鹽吃得越多,鈣的損失也會越多,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骨萎縮和骨折,尿鈣水平升高還會增加泌尿繫結石風險。
因此,人體攝入的鹽越多,排出體內的鈉就越多,鈣的消耗也隨之增大,最終會影響到骨骼健全所需。
鹽與肥胖研究發現,鹽能夠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脂肪吸收方式,一個人每天多攝入1g鹽,肥胖的風險就會增加25%。
因為鹹味能夠刺激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大量的多巴胺會影響大腦中“愉悅中心”的神經傳遞,使人感到興奮、快樂,這種感覺會讓人多吃,進而增加肥胖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吃鹽不超過6克,而目前國人每天大概攝入11克鹽,遠超標準。
有些朋友可能平日裡飲食比較清淡,但這並不意味著每日攝入的鹽沒有超標。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都藏了鈉,特別是熟食肉類、香腸燻肉、膨化食品、罐頭食品等。
專 家 建 議1. 減少烹飪用鹽量。每人每餐放鹽不超過2g,每天不超過6g。
2. 儘量避免或減少進食含高鈉鹽的食品,如榨菜、鹹菜、醃菜、醃肉、鹹魚、黃豆醬、辣醬等。
3. 儘可能多食用新鮮蔬菜,利用蔬菜本身的風味來調味,充分利用辣椒、醋、檸檬汁等各種調料來調味。
4. 早餐儘量不吃鹹菜或豆腐乳,一塊豆腐乳含鈉鹽5g。
5. 採用富鉀低鈉鹽代替普通鈉鹽,減少鈉增加鉀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