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專家簡介:黃東平,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外科副主任、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新一輪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負責人。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援治療。

結直腸罕見多型別腫瘤並存

多學科聯手打贏癌症“攻堅戰”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佔第3位,死亡率佔第5位,嚴重威脅著公民的生命健康。癌症患者常伴免疫力低、營養狀態不良以及合併其他系統原發疾病等情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是相對高危人群。

近日,我院多學科協作成功救治一例結直腸罕見多型別腫瘤並存患者,並利用多種微創手術方法聯合治療,在切除惡性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直腸,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闌尾切除 腹痛依舊

最近,患者申女士因腹部隱痛伴便血,在我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孫竹峰專家門診就診。二個月前,患者就因腹痛在外院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可術後情況不見好轉,腹部的不適感依然存在。為了明確病因,孫竹峰遂將申女士收住入院。

腫瘤多發 精準施治

次日,在電子結腸鏡檢查中,一共發現了四種病理型別的腫瘤:1、距肛65cm近肝曲處存在2型腸癌,病變累及腸腔3/4圈,予以活檢檢查;2、距肛55cm處存在一枚帶蒂息肉約2x1.5cm,考慮肝曲腫瘤根治術不能將其包括在切除範圍內,遂內鏡下摘除進行病理檢查;3、距肛15cm存在廣基側向發育型腫瘤(LST結節混合型),予以活檢檢查。4、距肛65cm肛側散在多發扁平小息肉。

當日下午,外科內鏡團隊將檢查結果向黃東平主任作了彙報,黃東平立即召集相關醫生進行病例討論,分析四種腫瘤的性質,制定治療對策。黃主任認為,患者腫瘤多發,施行手術勢在必行。除肝曲處的腫瘤需切除右半部的結腸外,應儘可能地保住患者更多的腸道,否則術後患者很可能因為腸道過短,造成長期腹瀉,降低生活質量。建議先採取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根據病理結果決定腹腔鏡手術範圍。

基於患者年齡因素,以及直腸腫瘤面積較大,達4x7cm,為保證手術的質量與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切緣陰性率,外科內鏡團隊聯絡資產管理科向院外應急呼叫海博刀系統外科裝置,同時聯絡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提供技術支援,並向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多科協作 取得成功

之後,資產管理科、病理科、醫療業務科、院辦共同行動,解決了裝置的應急呼叫,病理科所出具的三種類型腫瘤的病理報告,與醫生的判斷一致。手術當日下午,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外科內鏡團隊,在中山醫院內鏡中心陳魏峰教授的指導下,僅用半小時,就完整切除了直腸腫瘤,術後病理結果提示手術很成功。陳魏峰教授表示,一位患者身上同時存在四種類型的瘤體,這在大型的內鏡中心也是比較罕見的。

ESD手術切除的直腸LST標本

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現已順利出院,等待後續進一步化療、腸內外營養支援與腸功能康復等綜合治療。

側向發育型腫瘤(LST)是一種匍匐生長的消化道廣基腫瘤,在腸道內較為多見。因其匍匐生長的特性,它早期向黏膜下深處浸潤生長髮生的可能性較低,是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的適應症,特別是目前利用隧道內鏡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其手術完整切除率和切緣陰性率。

不過,隨著腫瘤的增大,惡變和浸潤的機率會顯著上升。一般在內鏡檢查中發現LST後的2-3年,如不進行微創手術干預,腫瘤往往會蔓延、惡變、浸潤至消化道黏膜下深層,從而失去進行ESD微創手術的最佳時機,只能選擇創傷相對較大的其它手術。

針對這一結直腸罕見多型別腫瘤並存的罕見病例,在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的平臺上,我院充分發揮多學科診療模式,運用胃腸鏡、腹腔鏡等微創技術和圍手術期腸內外營養支援以及手術後腸功能康復等先進手段,形成了術前、術中和術後完整的診療鏈,並最終打贏這場根治腫瘤、保衛直腸的“攻堅戰”。

患者贈與科室的錦旗

7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牛年如何經營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