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EMs)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與不孕症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育齡期婦女EMs發病率約為10%~15%,其中合併不孕者高達30%~50%。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髮展,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EMs合併不孕的診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術後生育功能的恢復仍是臨床關注熱點。
所有患者均在月經乾淨後3~7天內進行手術。
(1)先行腹腔鏡下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包括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術、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切除術、盆腔粘連鬆解術、輸卵管修復整形術,徹底清除盆腔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儘量恢復盆腹腔解剖位置。同時注意對卵巢功能的保護,儘可能避免對正常卵巢組織的損傷。
(2)再行宮腔鏡檢查,排除或去除子宮內膜病變,行經子宮頸亞甲藍通液,若存在一側或雙側輸卵管梗阻再行宮腔鏡直視下輸卵管插管疏通術。
(3)術畢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盆腹腔,盆腔創面噴塗防粘連製劑。
宮腹腔鏡手術聯合術後GnRH-a治療,是EMs合併不孕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EMs對女性生育力的影響極其複雜,主要透過盆腔炎性環境對卵子的毒性作用、形成盆腹腔粘連干擾正常排卵拾卵以及引起激素分泌紊亂、子宮內膜容受性改變等機制導致不孕症的發生。
早有文獻表明,腹腔鏡下EMs病灶切除術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術後妊娠率。手術清除EMs病灶的同時,透過分離粘連、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盆腹腔等方式恢復盆腹腔正常解剖關係,改善輸卵管功能及卵巢排卵功能,改善盆腹腔微環境,從而提高術後妊娠率。同時行宮腔鏡檢查可以排除影響妊娠的子宮內膜病變,必要時可在宮腔鏡直視下輸卵管插管疏通梗阻部位,全面評估EMs病變的型別、分期及EFI評分,並根據EFI評分給予患者生育指導。
EMs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疾病,GnRH-a可下調垂體功能,造成暫時性藥物去勢及體內低雌激素狀態,並抑制在位及異位內膜細胞的活性.術後結合GnRH-a治療可以清除殘留或微小的EMs病灶,改善盆腔內微環境,從而提高受孕率。本研究顯示,宮腹腔鏡手術聯合GnRH-a治療EMs合併不孕患者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145例患者術後總的自然妊娠率高達57.93% (84/145),這與Elisabetta等報道基本一致。
不孕時間是影響術後自然妊娠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不孕型別、術後輸卵管通暢性是術後自然妊娠的獨立保護因素。有研究顯示,不孕時間>3年的患者術後自然妊娠率降低為不孕時間≤3年患者的12.5%,不孕時間越長,術後自然妊娠率越低,考慮與EMs 病情不斷進展加重有關。繼發不孕患者的術後自然妊娠率增長為原發不孕患者的 4.684 倍,可能是由於原發不孕患者的病因更加複雜,除EMs外,還有諸如子宮內膜容受性、自身免疫等手術無法解決的原因;術後雙側輸卵管均通暢者自然妊娠率為單側輸卵管通暢者的 2.196 倍(見累積自然妊娠率曲線),考慮為一側輸卵管梗阻導致受孕機會減少所致。
本文統計分析顯示:術後1年內是自然妊娠的最佳時期,這與以往多篇文獻報道相符,但 與 2015 年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指南》中對於 EFI 高 者,術後期待自然妊娠6個月略有差異,考慮與本研究中納入物件手術去除病灶徹底、術後聯合應用GnRH-a鞏固治療有關。因此,對於EMs 合併不孕的患者,術後加強生育管理,停用 GnRH-a 治療後即接受生育指導,對於 EFI>4分且無其他不利因素的患者,可適當延長試孕至術後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