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連續幾天的降溫,許多地方都重新整理了進入21世紀之後的“最低氣溫”。華子在外出的時候,裸露在外的面板感覺到的除了冷,還有針扎般的痛。醫院裡就診的老年患者也開始“扎堆”,其中很多是腦梗塞、心肌梗死的患者。

在相關的研究中,腦梗塞與心梗的在冬季裡的發病率佔全年整體的69.5%,而死亡率比其他季節高出41%。尤其對於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來說,冬季就如同一個“關口”,需要注意保護健康,讓自己平安“過關”。

一、都是低溫惹的禍

冬季裡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罪魁禍首”,就是過低的溫度。人是恆溫動物,人體產生的熱量與散發的熱量保持平衡。在遇到外界低溫的時候,就會收縮體表血管、降低汗液分泌,以減少體溫的散失。

體表血管收縮,就會使血液向大動脈,會導致心臟泵血的阻力增加,同時外周血管收縮又會使迴圈的外周阻力增大,結果就會導致高壓、低壓都升高。而且汗液分泌減少,使有升壓作用的鈉離子排出減少,又會進一步加重血壓升高。

平均而言,冬季的血壓會比夏季高出12/6mmHg,過高的血壓是造成腦出血的直接因素。而且寒冷刺激還會刺激血管痙攣,造成血管平滑肌的強烈收縮,使管腔狹窄,嚴重者會完全閉塞,直接導致急性腦梗塞、心肌梗死的發生。

對於動脈有粥樣硬化的人,血壓升高導致的血流沖刷機械力增加,還有血管痙攣時的強烈收縮,都可能會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的破潰。進而誘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也會造成急性腦梗塞和心肌梗死。

二、保持溫暖很重要

1、適當地晚睡晚起:大多數的老年人,習慣晚上7、8點鐘睡,清晨4、5點鐘起。但是冬天在醫院的急診室能觀察到,清晨時分是心腦血管患者的發作高峰期。因為人體血壓在清晨時自然會升高,有部分人的血壓還存在著“晨峰”現象。此時起床,會與寒冷對血壓的影響疊加,造成血壓驟升。

所以對於已經退休,不必早起工作的老年人來說,可以調整睡眠時間,適當地晚睡晚起,早晨醒了也可以多“賴床”,不用急於起身。

2、等“日上三竿”再出門:如果有外出需要,最好等到太陽完全出來之後。在冬季裡,有陽光與沒有陽光,溫差會達到十度以上。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下降1℃,高壓就會上升1.3mmHg,低壓會上升0.6mmHg。所以等到中午陽光最足的時候外出,受溫度影響最小,也最安全。

3、做好保暖很重要:冬季要注意保暖,除了衣物厚實之外,還要注意頭、頸、手、腳的保暖。頭、頸部的血管與大腦相連,受到寒冷刺激時危險性大,所以要戴好帽子和圍巾。在戴圍巾時注意不要纏得過緊,避免對頸動脈竇的壓迫。手與腳的神經末梢豐富,受冷時對身體影響較大,所以要戴好手套以及穿保暖的鞋襪。

三、依靠藥物保護自己

對於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持規律服藥,並且要注意藥物的調整。比如說患有高血壓的人,在冬天血壓值會升高、波動,就需要找醫生對降壓藥物進行調整,增加藥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壓。在天氣轉暖的時候,再適當減量,始終把血壓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雖然氣溫對血糖影響不大,但是低溫環境下,會促使人攝入更多的熱量以抵禦寒冷,同時戶外活動減少,可能會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所以患有糖尿病者,在使用降糖藥物的同時,還要注重進行血糖監測,並增加室內活動量,以保持血糖的穩定。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的人,則需要堅持降膽固醇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以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血栓的形成。

2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再次提醒:長在3個部位的痣,與癌症“密不可分”,要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