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總的來說煎服法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這個藥劑如何製備。中醫臨床用得最多的是湯劑,故稱煎法。

第二,具體怎麼服用。

第三,相關注意事項,可稱護理。我們著重講講桂枝湯如何製備,怎樣煎煮。

桂枝湯 小火久煎

桂枝湯的煎煮是用小火久煎,只煎一次。“小火”是在桂枝湯方後注中明確講了“微火”。“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從用水量與取藥量的差說明了煎煮時間。下面有兩個參考資料來具體說明這個煎煮時間是多久。漢代的一升大致是200ml。也就是說古人與今人服用液體類的東西,適當的劑量都是200ml左右。有人用1400ml的水,藥物的量也按漢代的度量衡來稱量,煎煮最後取得600ml的藥液用了56分鐘。另外有一個演算法,過程這裡就不講了,本方的煎煮時間是38分鐘。就算是38分鐘也要比今天通常所說的解表劑煎煮的時間長得多。故基本要求就是小火久煎。至於只煎一次,只能認為仲景時代中藥資源很豐富。

今天在《中藥學》和《方劑學》都認為解表劑要大火急煎,理由是如果小火久煎裡面的揮發性成分就跑了。但是,中醫學不認為解表劑解表的能力就來源於那個揮發性成分,至少四川人不這樣看。傳統四川煎藥的藥罐是沒有蓋子的,並不怕揮發性成分跑掉。那是什麼在解表?我們探討中醫學問題必須從中國文化,從中醫學本身來探討,現代化我不反對,但是不能亂現代化。西醫的解釋不一定對中醫適用,如果都適用那麼中醫就不必要存在,就是因為它解釋不了,所以中醫才有存在的必要。

中藥 氣為陽,味為陰

中醫學認為氣為陽,味為陰。藥物有氣也有味,在使用藥物時,有時是重在使用氣,有時是重在使用味,確實可以通過配伍來進行選擇,但這不是唯一的方法,至少還有三個方法。

01、第一,煎煮時間。

如果一個藥物我們重點在使用它的氣,那麼煎煮時間就要短,氣為陽。注意這個氣不是香氣,是“四氣五味”之“溫熱寒涼”之氣,與香氣沒有直接關係。如果重點是使用它的味,那麼煎煮時間就要長。這一個規則在《傷寒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傷寒論》中的湯劑從煎煮時間這個角度來講,煎煮時間最短的是大黃黃連瀉心湯。實際上它並沒有煎煮而是用鮮開水(沸水)泡服,泡的時間很短,2~3分鐘。這就是重點用它的氣,清熱消痞,這樣方中雖然用了大黃,但大黃的苦洩作用表現不出來,服用以後不會出現瀉下。四逆湯是一首回陽救逆的處方,偏重在用其氣,在《傷寒論》中煎煮時間就短,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大約18分鐘。這裡請同學們注意,這裡是講用氣用味問題,對於四逆湯怎麼用大家一定要慎重。反過來《傷寒論》中凡是太陽病代表性的解表劑,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葛根湯都是久煎。相比之下,桂枝湯煎煮時間還算短,麻黃湯煎煮的時間還要更長,小青龍湯的煎煮時間比麻黃湯還要長一點。所以重在用氣就急煎,重在用味就久煎。

02、第二個方法就是炮製加工。

如果一個藥物重在用它的氣,原則上不加工炮製。《傷寒論》中有兩個藥物充分反映了這個問題。

第一是甘草,整個《傷寒論》中僅兩方用生甘草,甘草湯和桔梗湯治療咽喉疾患,其餘都用炙甘草。生用就是取其氣,甘草本來是偏涼性的,生用也就是用它清熱解毒的一面。炙甘草就重在用它的味,甘以緩之,甘以補之。白虎湯用炙甘草很多人不理解,但不要忘了扶正祛邪是最高原則,祛邪不要忘了扶正。

另一個是附子,《傷寒論》中四逆湯類真正回陽救逆所用都是生附子,重在用它的氣,溫以回陽。反過來制附子多是用來治療風溼疼痛、水溼停聚,取其“辛以散之”之味。

03、第三個是藥物用鮮品還是用久貯品。

這個原則在《傷寒論》中沒有直接體現,有間接體現。如果一個藥物重在用它的氣就用鮮品,若重用味則宜久貯的。

比如魚腥草清熱解毒用的是氣,用鮮品就比用晒乾了的還要好。很多草藥醫用草藥起來的效果比藥房裡的藥好就有這個道理。像這種藥品,如果沒有新鮮的那麼也要用貯存時間較短的才好。

又如鹿茸,是一劑較重要的補陽藥。原則上要用當年採收的,但不主張亂用。清代皇帝常飲鮮鹿血是其短命的原因之一,入關以後氣候不是那麼寒冷了,仍照常飲鹿血,導致陰陽不平衡。

反過來,二陳湯的半夏跟陳皮要用久貯,就是重在用它辛開苦降之味。由此可以推知二陳湯本身,寒證與熱證都可以用,因為使用重點不在它的氣,而在它的味;若再予加減,則更是寒痰熱痰都可用。

另外,按照傳統中醫書籍的記載,麻黃宜久貯,這就跟現代化的實驗結果發生了衝突。現代麻黃的品質指標是以麻黃中的麻黃素含量高低為標準,通過這個標準來看,越新鮮的麻黃,麻黃素含量越高,品質越好。但中醫使用麻黃不僅僅是使用麻黃素,因此以麻黃素含量的高低來評定麻黃品質的好壞是不正確的。使用麻黃重點在用它的味,辛以散之。

前年我們幾個高中同學在茶館裡品茶。一個人說今天下午回家煮點綠豆稀飯,做個涼拌黃瓜,眾言清爽。另一位言他家那位不吃綠豆稀飯,吃了要拉肚子,但綠豆燉排骨吃了又不拉肚子。眾言奇怪,問我為何。我言不奇怪,煮綠豆稀飯煮不了多長時間,綠豆的涼性還足,故吃了會拉肚子。如果綠豆燉排骨,沒有兩個小時下不來,綠豆的涼性去得差不多了,所以不拉肚子。

另外一個例子,四川人平常少吃牛羊肉,但冬至節又都很願意吃牛羊肉,而且要附片來燉,平常陰虛有熱的人一樣吃附片燉羊肉,吃了也不會出事。因為附片燉羊肉要熟,沒有一個晚上煮不爛,經過這樣長時間的蒸煮,附片的溫性已經沒有多少了。所以中醫有它自身的理論體系,不能完全用今天的東西來套。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寶寶扁桃體腫大老是不消,原來是這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