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中醫理論確實繁多,我們沒必要每一個理論都深入研究,然後再對這個理論進行評價,這樣做便如同夸父逐日,只追求表象而不得究竟之道。越是得道的人越不會誇誇其談地炫耀自己的知識,而善於誇耀的“夸父”必未得道。我們沒必要知道哪些理論是正確的,也沒必要與眼下名目繁多的理論爭辯,只需堅信《內經》理論是最高明的便可。

我接觸過很多中醫學派的理論,現在個人對醫理真偽的鑑別主要通過四點:①該理論是否源自經典。這裡的經典主要是《黃帝內經》,如果不是源自經典,則非我所當學。②該理論是否與天地道理相合。很多人打著《黃帝內經》的招牌忽悠人,而該理論如果真是源自《黃帝內經》則必是天地之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侷限。最重要的是天地的道理可以經得住反推,很多自詡高超的中醫醫理不能反推,亦不敢舉一反三,如此則絕非真正之醫理。

③該理論是否簡單實用。任何玄奧的理論聽起來都很像真理,但是真正的真理都是很簡單很樸素的,大道至簡,天地之道本不復雜,何必非要將其複雜化。④該理論必須經過臨床驗證。即說出這套理論的人必須是臨床大家。金元之後,大量文人學醫,其說言辭多很華麗,而於臨床實用脫節,尤其是近幾年很多理論是未經過臨床專家研究而得的,很多資料不真實,難以取效。

在中國古人的思維裡,人是由性和命組成的,性即性格、思想、七情六慾等一切看不見的因素;命即身體、髮膚等一切看得見的因素。性與命相比,人的性變化很大,正似天氣健運無常,時常風雨陰晴,用一句詩比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且性看不見亦象天無形,因此古人認為人的性是吸收天氣而來,只要有呼吸,人就一定有性。

命則與性不同,雖然變化,但不像人的情志一樣變化莫測,相對比較穩定,象地,人的身體必須通過吃大地生出的萬物來充養,若人不吃飯,身體得不到充養便會消瘦,且人體是看得見的,象地有形。人身上的氣血亦是如此。氣無形,變動較大經常會因為人的情志活動而發生氣的運動變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素問·舉痛論》)

因此古人認為人體的氣亦來自於天;血相對於氣而言是有形的,運動規律是很難受人意識改變的,為吸收地氣所得。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頭痛腦熱——手太陽小腸經最有效,還能治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