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陰陽學說本來是用來解釋和認識宇宙之間萬物變化發展規律的方法論,中醫學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融入了陰陽學說的內容,用於解釋人體治療疾病,現在我們中醫學上所講的陰虛、陽虛、寒熱、水火等概念,都是來自於陰陽學說的具體運用。自然界普遍存在著陰陽兩面,比如天地、日夜、晝夜、明暗、水火等等,陰陽學說是將溫暖的、明亮的、向外的、活動的、興奮的狀態或者物質稱之為“陽;,而表現為陰冷的、灰暗的、向內的、靜止的狀態稱之為“陰”。

陰陽,最重要的是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去解讀。一個是陰陽是互相對立的,寒熱、水火、陰陽是互相對立的,互相剋制,互相制約,這非常好理解,比如身體發寒發冷,屬於陰寒,就用溫陽藥,能起到祛寒溫暖的作用。還有,陰陽是互根互用,沒有上,哪有下?沒有陰哪有陽?他們是互相依存。人體之中,比如血屬陰,氣屬陽,氣血相生,互相促進,不能彼此分開,具體治病也經常用到氣血雙補的方法,中醫的治法,有時候需要“陰中求陽”,或“陽中求陰”。陰陽之間,很多時候也是互相轉換,相互促進和消長,氣虛可導致血虛,血虛可導致氣虛,陰損可及陽,陽損可及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這些都是陰陽之間互相轉換的一些具體例子。

所以,陰陽學說在用於解釋人體生理和疾病,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生內寒”、“陰虛生內熱”;陽盛火熱證就用清熱的藥物,陰寒證就用溫陽祛寒的藥物,陰陽兩虛、陰損及陽或者陽損及陰,則陰陽同求,陰陽同補;這些具體的認識,始終貫穿在整個中醫的診療過程之中。“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所以,陰陽也是八綱辯證之首。這裡要強調一下,雖然陰陽看起來非常簡單,條條目目也是非常明了的,但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有時候要辨別陰陽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個有上過臨床的深有體會,很多患者往往寒熱陰陽症狀錯綜複雜,並非只有陰虛陽虛這麼簡單,所以,一個厲害的中醫,往往是要在這些繁雜紛亂的症狀之中,找出陰陽的主線,然後沿著這條主線去調理,勝算更大。

相反的,如果陰陽沒有辨別清楚,胡亂用藥往往適得其反,甚至可能加重症狀,所以古代的醫生張景嶽就說過一句話“醫道雖繁,然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陰陽而已。”這說明陰陽在診療疾病的過程中,顯現出提綱切領的重要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如何從日常飲食上調理我們的脾胃